《小雅·采薇》评析

时间:2023-12-02 04:30: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雅·采薇》评析

《小雅·采薇》是诗经中的名篇,对其主旨历来有不同的说法,如遣戍役说、爱国说、厌战说、爱国加思乡说等,笔者经历过认真的研读,认为此诗是一首诉苦诗。向谁诉苦?向统治者,诉是苦?诉过期服役之苦。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盐铁论·徭役篇》说:“古者无过年之徭,无逾时之役”并云:“今近者数千里,远者过万里,历二期不还,父母忧愁,妻子咏叹,愤懑只恨,发动于心,募积之思,痛于骨髓,此《杖杜》《采薇》之诗所为作也。”此说甚是,惜其未如展开论述,笔者不揣浅陋,试加以论之。

一. 逾时之役

西周乃以农业立国,故其兵役制度是“兵农合一”,即其服

役与务农时是紧密结合的;役者闲时务农。为了不致伤农,西周实行了“三季务农一季从兵:制度,即春、夏、秋三季务农,冬季一季服役制度,故其民服役期限每年一季三个月,《小雅·采薇》的创作年代一般认为是周宣王时期,考察周宣王时期对猃狁的战争史实,均超过一年,如周宣王元年(前827)伊吉浦,南仲对猃狁的战争理事数年,周宣王五年(前823)周宣王亲伐猃狁历时两年,秦仲,秦庄公对猃狁的战争历时更长,《小雅·采薇》基本是史实的如实反映。考察诗歌内容,《小雅·采薇》反映的是对猃狁战争历时起码在两年以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我”是某一年的“杨柳依依”的时节开始服役的,“岁亦莫止”经过了岁末时节,“薇亦柔止”“薇亦刚止”“岁亦阳止”《左转·庄公二十五年》杜预注:“夏之四月,周至六月,谓正阳之月。”此“阳”当指夏历四月,周立六月)“维索之华”(索隶六、七月开花),又经过三、四、五、六、七月,最后“公我来思,雨雪霏霏”,又到《小雅·采薇》中战士的服役的时间是逾时的,正因为如此,作者在“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等诗句中表达了不满忧虑的情绪。“曰归曰归”,意思是“说回家啊说回家啊”其语应是统治者,即统治者一次又一次向戍边者承诺让他们回家,可每次都没有实现,作者的失望无奈之情不难体会。

二. 戌边之苦

《小雅·采薇》蕴含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但其核心只是

一个字:苦。全诗共六章,每一章均突出“苦”字:第一章虽有对猃狁入侵的痛恨,但落脚点在表达“靡室靡家”“不遑启居:之苦;第二章主要表达“我戌未定,靡使归聘”之苦,第三章主要表达“不遑启处”“我行不来”之苦;第四章主要表达“岂敢定居,一月三捷(交战)”之苦;第五章主要表达“小人索菲”、“岂不曰戒”之苦,第六章主要表达“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之苦。这篇痛苦既有“饥渴”的肉体痛苦,又有“不遑启处”的忙碌劳累之苦,既有“靡使归聘”的思亲念家之苦,又有“我行不来”的忧虑生命之苦,既有“岂不日戒”的紧张焦虑之苦,又有“莫知我哀”的隐忍难言之苦,从肉体到精神到心灵,全方位为读者构筑了一个痛苦的经验世界,读来令人感同身受,深受感染。 综上所述,《小雅·采薇》的主旨是一个逾期服役的战士通过诉说戍守边疆的痛苦,希望统治者引起注意并对政治加以改进的作品,即所谓“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向考正也”。从内容卡,此诗是战争诗,从性质上看,当属怨刺诗。

《小雅·采薇》动人的魅力与其出色的艺术艺术技巧密不可分。就笔者的体会看,其高超的艺术性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 线索清晰,结构严谨。


历来说诗者认为此诗采用了倒叙手法,即前五章是第六章追

忆的内容,但笔者认为并非如此。细研此诗,可以发现此诗一时序为线索,娓娓叙事抒情,脉络是非常清晰的。第一章言“薇亦作止”“岁亦莫止”,当言某年岁末时节。“微”俗称大巢菜,有一年生和越年生两种,寒冷的高纬度地区为越年生,头年10月左右出苗,第二章“薇亦柔止”应指大巢菜在来年3月返春;第三章“薇亦刚止”应指大巢菜在来年6月果熟变枯,“岁亦阳止”指周历6月,前已论述,第四章“维常之华”指棠棣在67月开花,第六章“雨雪霏霏”指冬季,其时序是:头年10月、岁末→来年23月→6月→7月→冬季,时间顺序自然相接,时序线索是非常清晰的。从结构看,全诗呈总—分—总结构,层层递进,完整严谨,如下表所示:

总:第一层(第一章):总写戍边之苦,“靡室靡家”“不遑启居” 分:第二层(第2345章):分写戍边之苦—第2.3章:“靡使归聘”“我行不来”“不遑启居”戍边之苦) 45章:“岂敢定居”“岂不日戒”“不遑启居”(战争之苦) 总:第三层(第6章):写归来之苦:“载饥载渴,莫知我哀”(痛定思痛,总结深化)

二. 起兴巧妙,一举多得。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

薇亦刚止”“彼尔维何,维常之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五句是本诗的起兴之句,艺术效果可谓触处生春,丰富多彩。从结构上看,从薇作到薇柔薇刚到常华到雨霏,以自生植物的春长夏花冬谢来暗示时序的流转,形象含蓄,线索分明,从而把全诗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表情上看,从薇作到薇柔到薇刚到雨霏,暗示诗人的忧伤之情从产生到强烈的偶那个苦到悲哀的发展历程,层层深入,直达心底。从修辞上看,“采薇采薇”直赋其事,为全诗营造了艰苦的边环境,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维常之华”兴中含比,形象表达了“君子之车”的高达整齐,威武雄壮,情境历历如在目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兮我来思,雨雪霏霏”运用对比,既营造了黯淡凄冷的环境氛围,有突出了心境的迷茫无助,十分耐人寻味。全诗六章,唯第五章无起兴之句,酒精原因当是因为所写内容为紧张急迫之战争,而起兴是随物赋形,自然贴切的。

三. 情景交融,富有张力。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此诗的名

句,历来受到人们激赏,晋代谢公认为此句是《诗经》中最佳者,为什么呢?王夫之认为此句好在“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笔者认为评语欠妥。“杨柳依依”为明媚之景,何以读哀?“雨雪霏霏”为凄凉之景,有何可乐?更何况后文明有“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不正相矛盾吗?笔者认为此句之妙当在自然、形象、富有张力上。所为自然,是指此句虽对偶工整,但是在前文基础上自然写出,抚今追昔,痛定思痛,不禁悲从中来,此情乃发自肺腑,处于真情,故而不求工而自工,不意深而弥深,故后诸多模仿均显雕饰做作,力不能逮;所谓形象,指此句触景于情,情景交融,景因情而深,情因景而张,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所谓富有张力,是指一昔一今,一明一暗,一暖一冷,一前一后两景既对立又统一,构成无限探寻的空间,让人不断去体悟、去思索、去发现。情为何物?是由从年时的豪迈到归来时的失落的过程中体悟到的生命的虚耗?是由保卫家园的雄心到家园残破的猜度中所领悟到得理想的破灭?是肉体的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15c2b7aae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