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与种子 有一个女孩,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被安排到本村的小学教书。结果,上课还不到一周,被学生轰下台,灰头土脸地回了家。母亲为她擦眼泪,安慰她说:“满肚子的东西,有的人倒得出来,有的人倒不出来,也许有更适合你的事情等着你去做。” 后来,她出外打工又被老板轰了回来,原因是手脚太慢。母亲对女儿说:“手脚总是有快有慢的,再说别人已经干了好多年了,而你一直在念书,怎么快得了。” 女孩先后当过纺织工,干过市场管理员,做过会计,但无一例外都半途而止了。然而每次女孩失败回来的时候,母亲总是安慰她,从来没有抱怨的话。 30多岁的时候,女孩凭着一点语言的天赋,做了聋哑学校的一位辅导员。后来,她开办了一家自己的残障学校。随后她又在许多城市开办了残障人用品连锁店。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女儿向已经年迈的母亲问道:“妈,那些年我连连失败,自己都觉得前途非常渺茫,可你为何对我那么有信心呢?”母亲的回答朴实而简单:“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豆子也种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瓜果也种不好的话,撒上些荞麦种子也许能开花。因为一块地,总会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总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 读完这则材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是啊,提到母爱,我们感触更多的往往是“用甘甜的乳汁抚养我长大”的舐犊情深,“临行密密缝”的细致入微,以及“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无限牵挂。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母亲扮演的常常是慈祥、宽容、温柔、善良的角色,子女的成家立业更多是父亲的责任,正所谓“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如山,涵养水土,遮挡风雨,母如水,环绕滋润,浸透骨髓。 殊不知,作为一条脐带相连、一个灵魂支配着的两个躯体,母亲对子女的影响早在胚胎时期就开始了,母亲的意志、希望等精神上的作用,大大超过母亲本身的影响。正因为如此,一位知名教育家曾大声疾呼:“教育孩子,首先从改造孩子的母亲开始。”作为母亲,决不应仅仅停留在供衣食、知冷暖上,应该给孩子爱与智慧,用勇敢和快乐的精神去深深地影响他们,用坚强去武装他们的大脑,使他们步入社会时,即使遇到困难也永无畏惧,充满希望。 史铁生有篇千字文《秋天的怀念》,一直让我记忆犹新。其中有个细节,是母亲聊起他少年时的事儿时说到:“……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说到这儿,“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作为一个残疾人的母亲,她那颗心分外的细腻、分外的敏感,唯恐一不小心伤害了自己的儿子。短短千余字,写得情真意切,令人动容。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著名作家史铁生双腿瘫痪后,对生活完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23f677094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