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朗读? 01朗读属于每个孩子,每一个人 最近,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开展了每日“小小播报员”活动,鼓励孩子们上台讲故事、念古诗、读诗歌。 我理解的播报活动,它是朗读的呈现方式之一,是文字的表现载体之一,更是通过灵动的生命,展现语言美的过程。 美学泰斗朱光潜曾说:“我们要的,并不是生活的美学,而是审美地生活。” 实际上,优秀的语言文字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精神养分,更是一种情操教育。把它读出来、表达出来的过程,就是在输出美、创造美,就是心灵美育。 国庆期间,我有幸和孩子一起观摩并参加了一场幼儿的朗诵比赛,赞叹后浪们的同时,深深地觉得:朗读就该从娃娃抓起。 相关研究表明:父母在家为学龄前儿童朗读,他们会有更好的语言意识、语言发展和阅读技巧。 我们可以从朗朗上口的童谣、耳熟能详的唐诗宋词、中华典籍《三字经》《弟子规》等等开始,给予孩子文字的启蒙和灵魂的滋养。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知不觉地将阅读与愉悦联系在一起,大人也无形地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听过这样一句话:小时候种下的美好种子,或早或晚,都会开花。 深以为然。就像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看似无用或者被遗忘,可是它们早已融进了你的血液里,成为你身体和精神的一部分。 02先完成,后完美 然而,还是有家长会抱怨:“要画播报稿,好麻烦。我家宝宝很害羞,算了吧。哎,不想折腾了。” 我想说,人生的前期嫌麻烦,后期就越可能错过喜欢的人和风景。英语还是不敢开口讲,游泳还是不会换气,只能远远看着别人发光出彩,自己却在一边羡慕一边自卑。 有句话说得好:“不要等到厉害了才开始,而是开始了才有可能变厉害。” 起初,我女儿也害怕上台说话,后来我这样鼓励她:“因为你是小标兵,你的声音很好听,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看你大声朗读,为你鼓掌。” 同时,我也降低对孩子的期待,减少“完美主义”的自我苛求。既不要求她表现得多么尽善尽美,也不纠结自己画的播报稿够不够精致好看。 于是,她慢慢地从不敢上台到期待上台;从紧张不安到不怯场地把稿子念完;从只会念20字的五言绝句,到能够流利地讲出更多的话。 我知道,孩子在用自己的节奏,一点点地努力进步。 作为父母,能在孩子最可爱的年纪,同她一起成长,与她一起变更好,谁说这不是一种幸运呢? 在养育的路上,真正的快乐是陪伴孩子超越自己,而不是超越其他任何人。 完成比完美重要,成长比成功重要。 03坚持做一件小事,慢慢变成了改变自己的大事 讲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了:平时忙工作、忙生活,天天陀螺转,实在累得没精力教孩子。是不是你的业余时间比较多呢? 其实,八小时内我也在上班,八小时外是平台签约作者,自由撰稿人。 坦白说,我挺忙的,下班继续干另外一份活,要么深夜码字,要么早起码字。 生活各自不易,而阅读有思想有质地的文字,就是一份心灵的疗愈,等同于为自己筑起了一个精神的避难所,抵挡现实的残酷和悲伤。 得到创始人罗振宇说过:“这个时代,只要你肯比别人多做一点,就能在远处落个脚,享受苟且红利。” 在我看来,只有改变了思维方式,做有积累价值的事,才能享受时间带来的回报。 这里与大家分享3个屡试不爽的时间管理小妙招: 第一,合并,让一份时间产生两份价值。 比如,我会在帮孩子洗澡的时候,在哄娃睡的时候,甚至在散步、在车上,跟她复述演练播报的内容,每次2-3分钟,加强记忆。 第二,替换,提高单位时间价值。 比如,以前中午我需要午休一个小时,现在我会压缩到30分钟到40分钟的时间,另外20-30分钟用来查找资料或制作播报稿。 第三,融合,让一件事产生两个好结果。 比如睡前时光,我会和孩子玩“猜书名”的游戏,把最近看的书和她喜欢的绘本混搭在一起,选3-5本,比赛“谁念书名又快又好”,就可以得贴纸奖励。 这样下来,她既认识了不少经典书目,比如《为什么是中国》《了凡四训》《人生的智慧》等等,也对阅读这件事有了很自然而然的习惯。 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说过这一句话:“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与孩子一起阅读,就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习惯,也是给孩子一生最好的财富。 而坚持播报就是坚持输出,是一种约束力,更是一种持续向上的动力。 皮囊难以改变,灵魂可以升华。 与经典同行,为生命阅读,为爱朗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396ab59bc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