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工部集》——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爱国诗人。字子美,亦称杜少陵、杜工部。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祖籍襄阳。家学渊博,为后来的创作奠定了深厚的根底。早期作品有《望岳》、《房兵曹胡马》等。经生活的磨练,写出了《丽人行》、《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杰作,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安史之乱时曾任左拾遗,但不久便被贬。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不朽的名作。759年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秋兴》八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有《杜工部集》行世。 《杜工部集》一名《杜少陵集》,共收杜诗1400多首。杜甫的诗歌真实地再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记录了他所经历的历史事件,被人们称为“诗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早年的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一方面是诗人少年时代遥望泰山而想象自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见胡马而赞叹“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主要是表现建功立业的豪迈气概。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他自比为“稷契”,以那些直道匡君的名臣为榜样,能够建立“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一样的功业。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是杜甫诗歌中最主要的主题。比如在《兵车行》中,诗人描写了咸阳桥上爷娘妻子们拦道哭送被官府强迫征兵的悲惨情景,发出了“边庭流血成海水,我皇开边意未已”的尖锐痛切的呼声。在《丽人行》中。诗人描写曲江岸上贵妇云集的场景,重点表现了唐玄宗宠爱杨氏兄妹,“御厨络绎送八珍”的特写场面,并在叙事中讽刺了当时唐玄宗那种不顾社稷、只顾行乐的荒唐行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则回顾他半世的坎坷经历和百折不挠的忧国忧民的抱负。 杜甫在许多诗篇中表现了他对家人的思念与关怀。杜甫在诗歌中曾描述过一个在饥寒交迫中抚育儿女的光辉的妇女形象,“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她还时刻关心着疾病缠身的丈夫:“老妻忧坐痹,幼女问头风。”杜甫还在多处提到孩子们,赞扬他们的聪明:“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阅读导引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经历过盛唐,但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人生的磨练中,杜甫懂得了政治,懂得了民生疾苦,他的诗歌就是他人生历程的缩影。 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持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长篇如此,短章也如此。例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写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平愤懑之情似乎又是要喷薄而出了,但是没有,感情回旋,变成了“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的深沉叹息。“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悲痛欲绝的感情看来似乎要难以自制了,但又没有喷薄而出,“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 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 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如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这样一首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全诗在声律句式上,又极精密、考究。八句皆对,首联句中也对。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感掩盖起来了,严密变得疏畅。 杜甫律诗的最高成就,可以说就是在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上四句用流水对,把春雨神韵一气写下,无声无息不期然而来,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气。 杜甫在语言艺术方面也有突出的贡献。杜诗的语言分外精警凝练。杜甫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形象,更善于用最精练、最生动的语句把它表达出来。 杜甫注重诗句的锤炼,他善于选择最富于表现力的字用到他的诗句中去。《上韦左丞二十二韵》“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一个“没”字把白鸥在辽阔无际、烟波浩渺的海中自由自在飞翔的情景完全表现出来。杜甫不仅善于用动词,有些在句中不占重要地位的非动词也用得很好。例如,他善于用“自”字。“立国自有疆”、“归来始自怜”、“唐尧真自圣”、“孤云无自心”、“暗飞萤自照”、“自来自去堂上燕”……这个“自”字不仅富于表现力,而且使句子顿挫有致。 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响了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创作。社会矛盾重重的宋代更是学习杜甫最兴盛的时代,出现了以杜甫为宗的江西诗派。明末清初的顾炎武等人也有明显的学杜倾向,也像杜甫一样用律诗反映当时的抗清斗争,慷慨激昂。 关于杜甫的作品,由清人杨伦编注,中华书局出版的《杜工部集》是较好的版本。此外,仇兆鳌的《杜诗详注》、浦起龙的《读杜心解》也是较好的版本。 刘辰翁:其时、其境、其情,真横槊间意,复欲一语似此,千古不可得。 王应麟:盛唐一味秀丽雄浑。杜则精粗、钜细、巧拙、新陈、险易、浅深、浓淡、肥瘦,靡不毕具,参其格 调,实与盛唐大别。其能荟萃前人在此,滥觞后世亦在此。 施德操:子美读尽天下书,识尽万物理,天地造化,古今事物,盘礴郁积于胸中,浩乎无不载,遇事一触,辄发之于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47b7adb6f1aff00bed51e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