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雪的诗句——《从军行七首·其四》 《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赏析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 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 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 这首诗的基调是悲壮苍凉的,这与诗中色彩的巧妙运用大有关系。 青海长云暗雪山”,波光粼粼的青海湖,澄碧若翠;皑皑的雪山,如银蟒漫舞;阴云飞涌,墨色顿至。 这里,青”、黑”、白”三色齐涌画面,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的丹青国画。 在这幅国画中,诗人不仅充分发挥了色彩的对比作用,而且更突出了光线明暗的作用。 雪山的银辉,向人们呈现出一种洁白纯净的美,而长云”之后的一个暗”字凌空一笔又涂上了淡黑色,使画面由明暗对照构成了阴沉的战争氛围和苍凉的境界。 王昌龄能够将色”和光”交织起来,用暗色弱光来渲染冷色的苍凉感,因而,这里的色彩光线已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属性,色彩光线的描写也不只是起美化画面的作用,它们已融入了丰富的感受和情绪,色彩实际上已从形象的属性上升为独立的形象了。 青海长云暗雪山”一句,实际上是采用以色彩传情的写法,达成情景交融的佳句。 诗人准确把握戍边将士跃动的心律,又赋之以恰当的色彩和光线,使诗歌艺术画面的气象恢宏开阔,情调悲凉壮美,意境深邃高远,鲜明地体现出生活在盛唐时代人们所共有的精神特征。 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此篇就是一个显例。 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 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此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作者简介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4e1a0b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