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鬼节)的由来及习俗 中元节(鬼节)的由来及习俗当今世上重要宗教的教义或许有些出入,却都承认—有鬼的存在。中国自商代以降,就非常相信鬼神。虽然在他们的信仰中除了人鬼之外,还有天神和地只的存在,但是却以「人鬼」作为中心信仰。中元节,即是和人鬼有密切关系的节庆。因此我们将从中元节的由来、中元节的传说、中元节的意义,以及中元节有关的活动等方面来探究这个属於鬼月的大日子—七月月十五日中元节。(一)中元节的由来「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孟兰盆会」。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二)中元节的传说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有—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所以七月又称鬼月。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三)中元节的意义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我们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四)与中元有关的活动中元节的艺文活动最主要的有—普渡拜拜—七月十五日下午,大家便开始准备黄昏的大拜拜。祭坛上各种牲醴及水果摆上几百盘,杀猪几十条甚或百多条,米谷整卡车,鱼山、内山耸立著,极尽铺张能事,与「做醮」相同。另请和尚或道士登坛作法诵经,引渡孤魂野鬼,回归天地,有时也上演锺旭道捉鬼等民间戏曲。孟兰盆法会—七月十五日是佛教所谓的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的法会中,和尚诵经,盆罗百味,供养僧众,功德无量。除了善渡拜拜、孟兰法会外,还有「抢孤」、「放水灯」、「立灯蒿」等艺文活动。这些虽然并非各地年年举办,但仍是中元节颇受重视的艺文活动。七月间节门、中元普渡,可说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认为孤魂野鬼无人祭祀,统一在每年中元节祭拜,很有人情味。所以我们宜利用此一节日宣扬「博爱」、阐扬「追远」、发扬「好施」的情怀,如此才具有实质的教育意义。关於中元节的由来有许多种说法,但最著名、流传最广者要算是「目莲救母」的故事:从前有个孩子叫「目莲」,从小被地藏王菩萨引渡出家,他的母亲郤因欧打和尚、浪费食物...等等种种过失,死後被打入地狱,目莲知道这个消息时,母亲正在第六殿接受「倒悬」的惩罚,为了报答母亲的乳哺之恩,目莲准备了饭菜要给母亲吃,但是食物一到母亲的嘴边,便化成火焰;目莲无计可施,请求释迦牟尼佛帮忙,佛祖说明目莲母亲生前的种种过失,如果要让她吃东西,则要在七月十五日准备各种斋食,供养十方大德众僧,目莲依法施行後,母亲果然脱离饿鬼之苦;後来这种形式逐渐演变为民间的中元普渡。中元节在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盂兰盆节」一词来自梵文Ulambana,原意即为「救倒悬」之意,南北朝时即有人将「盂兰盆」解为「装饰美丽的盆子」,於是竞相以木竹等材料,雕琢精美的图案,应为佛教徒的误解。「恒春抢孤」已有上百年历史,以往每3年举行一次,由於受到各界欢迎,近年来固定於每年农历7月15日中元节举行,所谓「抢孤」,是中元普渡时,各界募集供品放在高处的孤棚平台,在超渡法事完毕後,让大家分抢孤品,在抢孤完毕後,随即举行「竖孤棚」比赛,孤棚高约12公尺,由恒春各地组队参赛,每队12人在4根涂满牛油的木柱往上攀爬,谁先抢得「顺风旗」就是胜利者。闻名中外的基隆中元祭放水灯,昨天深夜在八斗子望海巷举行,轮值主普的柯蔡联姓宗亲会订制巨型王船头,还用大型吊车将它吊起再放至岸边。近年来,放水灯无疑是基隆中元祭最吸引人的活动;放水灯原意在於,为水路孤魂照路,邀他们上岸共享普渡。这项活动充满著冥阳互敬共安的况味。(五)中元节习俗主要有如下几种(各地亦有很大差异):1.放“焰口”“焰口”,传说是印度饿鬼的一种名称,这种鬼腹大如盆,喉如针小,而且能放出焰火,法师诵经是使它们的喉咙扩大,能咽下食物。放“焰口”属于普施的重要内容,民间有抛撒由米面制作的各种象形食品的习俗,并反复抛撒三次,谓之“济孤鬼、野鬼”。由此,斋主的亲属亡魂便得到超度而脱离饿鬼道途。这些食品有寺院制作的,也有民众供献的。在法师抛撒食品时,围观者必一哄而抢。传说,抢到这种东西意味着有福气、财气。若妇女抢到包子,即意味着“来年得子”,小孩子抢到则一生不受惊吓。特别是那个重达一斤多的面馃,更被认为是大财气而成为被抢的对象。过去,人们生活贫困,这些抢到的东西,往往被人们带回家当口粮。现在口粮富足,往往被带回家喂猪。传说,这种东西喂猪能使猪日大千斤,夜大八百。如今则主要是被当作一种文化在传承。放“焰口”活动,一般在午时进行。2.放河灯因河灯大多扎成莲花形,因而亦叫放荷灯,有的地方称水灯,是中元夜的重要活动。荷灯形式很多,一般是用彩纸做成的朵朵莲花,底下用半个茄子或小木板做托,在中心插上点着的蜡烛,使其飘浮水面。还有的是用西瓜、南瓜和苤蓝半个,将其中心掏空,当中插上点好的蜡烛,往河里一送,其灯自然顺水飘流而下。传说,从阴间到阳间的路程非常黑暗,若没有灯照亮,鬼是无法来到阳间的。放河灯的目的,就是用灯给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引路,让其顺利来阳间享用祭品。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鬼魂引过奈河桥的任务。这一习俗在沿海地区非常盛行。因为靠海边常会有人因戏水或船员出海遭遇不幸。放水灯最有特色的要数台湾基隆中元祭的放水灯了。放水灯队伍由寺庙出发,以乐队为前导,巡回街市一周,来到岸边,备齐三牲祭品,请僧道诵经致祭后,再将水灯放入水中。一时间千万盏河灯顺水而漂,随波荡漾,与河里倒影相映成上下双灯,摇曳闪烁,在天水相接之外,天上水面相映生姿,给整个法事留下了不尽的思念和遐想。相传水灯流得越快,该字姓人家当年运气逾好。基隆放水灯活动每年都吸引大批民众前往观光,并且正朝着国际观光节方向发展。3.烧法船法船是佛经中一个常用的比喻词,其意为佛法就像大海中的一艘巨轮,让阴间众鬼渡过生死轮回之苦海,到达涅槃之彼岸。此谓之“慈航普度”。一般用纸扎成中国式楼船模型,连桨带舵一应俱全。小者一丈数尺;大者数丈。系由冥衣铺匠人用秫秸扎架,以彩纸裱糊而成。船头为猛虎图案,上站探身持叉的开路鬼,其身后是一对“黑白无常”鬼,对面而立。“白无常”亦称“活无常”,身穿白袍,头戴白色高帽,上书“利见大人”,手持哭丧棒。“黑无常”亦称“死有分”,身穿皂袍,手拿“勾魂牌”,上书:“你可来了,正要拿你。”每字还用朱笔圈点。舱内有十殿阎君(秦广王蒋、楚江王历、宋帝王余、五官王吕、阎罗王天子包、卞城王毕、泰山王董、都市王黄、平等王陆、转轮王薛)朝地藏王菩萨。船的桅杆上挂一面旗子,正面写“盂兰圣会”,背面则写“慈航普度”。另外,还要糊掌舵的一人,持桨划船的数人至十数人。匠人们为了便于搬运,一只大型法船要分做若干节。船身通常为三至五节,抬至法会现场后,再拼连起来,用细铁丝拧上,船舱以及船上的人物、旗杆都是后绑上去的。拼好后四周还要用绳子拉上纤,防止被风刮倒。焚烧法船意味着鬼魂依此升入了佛国天堂。4.烧大士王“大士王”又称“鬼王”。是一种用竹蔑扎架,以纸糊身,头项观音,额长双角,面目狰狞的武将打扮形象,样子十分吓人。中元节,民间有烧钱纸、烧街衣供奉孤魂野鬼的习俗,为防止众鬼无秩序地哄抢,人们便想出了用“鬼王”来维持秩序的主意。在普度时,将大士王供奉在大士王台上,用以镇摄众鬼,维持秩序。普度结束时,人们要举行化“大士王”仪式,将大士王焚烧,大士王便随着轻烟离去。5.烧包袱在大陆,目前中元节最流行的恐怕要数烧包袱了。烧包袱是一种敬祖的习俗,是活着的人趁鬼门大开的日子给先亡宗亲送冥资,以备阴间过活。送的方式,就像阳间给亲朋好友寄信一样,先将冥资(即钱纸)折叠好,再用白纸包上(白纸包起着信封作用)。接着便是写“信封”(各地写法亦有不同)。写法式样如下(应竖写,此处为排版方便,故横写):谨备中元化财(或金银锞锭)XX(数字)包考公□□(名字)大冥间故先□(姓)人妣母□(姓)氏孺受用子□□(名字)孝敬上媳□□(名字)农历XXXX年七月XX日不同的辈分,称呼亦有不同,一般上溯四代,即先考、祖考、曾祖考、高祖考,以示“慎忠追远”。尊称都是男右女左。自称亦自然随着改变,相对应的分别是:子、孙、曾孙、高孙。袱皮背面的交合处应写上一个大大的“封”字,以表示封口,其他鬼魂等不得随意拆看。除此之外,还得卷上一卷钱纸,用白纸包好,写上“挑夫专用”。“挑夫”即阴间的“邮递员”,如果没有挑夫,冥钱是无法送到的。如今街市上已有制式袱皮出售,填写起来就简单多了。焚化地点各地不一,有的在家宅附近,有的在寺庙,还有的在坟前。日期一般在农历七月十二、十三两日。如果家中有新亡不满一年的,则在七月十四日。时间一般选在下午四点以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544e17d09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