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下学期教育随笔《这样的行为是“偷”吗》 班上的滔滔小朋友是一位新来的插班生,在他渐渐熟悉、适应环境的同时,我也细心观察到他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但是最近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事却使我的心情非常沉重,深感要教育、培养好一个孩子,我们教师肩上的责任是多么重大! 一天,老师上一节课题为《各种各样的钟表》的活动课,请每个幼儿从家里带一只钟表来园。大部分幼儿把家里的钟表都带来了,并把这些各种各样的钟表陈列在一张大桌子上。教室里一下子有这么多的钟表,孩子们都充满了好奇心,围在桌子旁看看这个,摸摸那个,有的孩子还自豪地介绍起自己的钟表有多好看、有多高级,别提有多兴奋了!吃完小点心之后,嘉嘉突然跑到我跟前说: 我的表不见了! 我一听心里顿时急了,才拿到幼儿园不久怎么就没了,明明是好好的放在桌上的呀!于是赶紧和嘉嘉一起到桌子旁找了起来,但是找了半天就是没找着。 这下可怎么好呀? 我更急了。我和另一位搭班老师商量:不如就把这件事告诉小朋友,发动他们一起来帮忙找。小朋友们听完后,一点也不马虎地帮着找了起来,有的在课桌下面找、有的忙着在橱里找,不到两秒钟,滔滔拿着表大声喊: 我找到了。 原来 消失 的表是被藏在了语言区的橱里,我们大家一起表扬了滔滔本领真大,就像大侦探。嘉嘉也对他表示了感谢,可是此时滔滔的神情却很尴尬,丝毫没有因为受到表扬而高兴起来,只勉强地说了一句:没关系。这样的举动使我们老师心里都产生了异样的感觉,因为在这只表 消失 之前,嘉嘉曾给滔滔玩过,我们也询问过滔滔,他说玩好了就把表放回去了。显然他隐瞒了事实,是他把表藏了起来,所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他就先找到了。可见,他掩盖了自己的行为,却掩饰不了来自内心的尴尬和内疚,他又怎么能感受到快乐呢? 我陷入了沉思:虽然我们在集体面前表扬了他,但仅仅这样就够了吗?如果不能让他正确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而是不了了之的话,以后类似的情况是否会避免发生呢?如果老师没有表扬他而是当面拆穿他的话,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深深的伤害,但这就是我想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吗?他可能从此在同伴面前抬不起头来,而小朋友们可能就此疏远他。对于滔滔的行为,我们能说是 偷 吗?我想,作为老师或家长,当发现孩子拿别人的东西时,一定要弄清楚原因后再下结论。 1、如果孩子是因为喜欢一件东西顺手就拿了,像滔滔想把表带回家,仅仅是因为喜欢,想玩,这时,我门就应该告诉孩子是不对的,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想要别人的东西一定要经主人的允许才可以。我们还应对孩子讲清不能拿别人东西的道理,引导孩子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 嘉嘉的东西被你拿走了他心里一定会很难过的,要是你喜欢的玩具被别人拿走了,你能高兴吗? 2、我们老师和家长不要随便把孩子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叫做 偷 ,因为孩子的这种行为是由于无知,根本就不懂得 偷 的概念,这和 偷盗 完全是两回事,绝大多数孩子并不是为 偷 而去拿别人的东西,只是内心产生了需要感 那个东西我没有 , 那个东西我喜欢 这种需要促使了孩子 拿 的行为。 3、在孩子知道自己做的不对后,最好让他自己把东西还给别人,还应教其礼貌用语: 对不起,没经你同意,把你的东西拿回家玩了,现在还给你,请原谅! 4、家长发现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绝对不能过于严厉地斥责孩子,更不能由于宠爱而轻易地把过错揽过来,代孩子出面归还,这样就是替孩子承担责任,无形中剥夺了孩子一次正确建立人生观、价值观、美丑观的机会,只会使孩子丧失应有的责任感。我们应认真谨慎对待,进行耐心教育,引导孩子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行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目的所在! 幼儿教育早已不仅仅是看好、照顾好孩子,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58f54d01a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