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检测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下列感受器中,对环境温度变化刺激最敏感的是( ) A.眼睛 B.皮肤 C.耳朵 D.鼻子 2. 下列哪项不属于皮肤感受器 ( ) A.热觉感受器 B.冷觉感受器 C.痛觉感受器 D.味觉感受器 3.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下列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B.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D.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4.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玻璃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说明( ) A.空气不能传声 B.液体不能传声 C.真空不能传声 D.固体不能传声 5. 下列关于光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 m/s C.光的色散就是将白光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的现象 D.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见电影银幕上的画面,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6. 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1所示);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8 A 图1 1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7. 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 ) A.变小 B.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8. 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像的虚实,它和像之间的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虚像,距离变小 C.实像,距离变大 B.实像,距离变小 D.虚像,距离变大 9. 图2中,正确表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的情况的是( ) 空气空气空气空气ABCD 图2 10. 站在岸上的人看到平静的水面下有一静止的物体,如图3所示,如他想用一束强光照亮物体,则应瞄准( ) A.看到的物体 B.看到的物体的下方 图3 C.看到的物体的上方 D.看到的物体的前方 11. 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能传递信息且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住宅安装双层真空玻璃可以减小室外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C.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色 D.不同人说话声音的响度一定不同 12. 如图4所示,小芳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下移动 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白纸板 2fFO图4 F2f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68c786cbd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