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将军述评 曹子校 在雄壮威武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方阵中,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因其胸怀全局、运筹帷幄、用兵如神的军事指挥才能而闪烁耀眼、魅力永恒。林彪曾说“粟裕尽打神仙仗”,陈毅也夸“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记录,愈打愈奇,愈打愈妙。”的确,粟裕将军是我军最具天才的军事家之一,大器晚成,他是我军唯一一位从普通战士走上野战军指挥员岗位的将军, 是实实在在打出来的将军。粟裕纵横沙场20余年,屡建奇功,为革命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不仅他的经历富有传奇色彩,而且他的军事指挥更令人称赞不绝,因此,我们翻开青史,细看粟裕将军的传奇经历及其高超的战争指挥艺术。 1907年,粟裕诞生于湖南乡村一个侗族家庭,1925年春,粟裕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并在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因长沙“马日事变”之后,粟裕冲破白色恐怖,到达武昌,加入了叶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教导队,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1927年6月,粟裕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在叶挺军中任学员班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又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先后任连长、营长、支队长、师长、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并在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率部活捉敌将张辉赞。主力红军长征后,在浙南开展了三年艰苦的游击战争,粟裕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摒弃“左”倾错误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政策,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独立领导部队开展游击战争,是浙南成为中国人民革命武装在南方的战略性支点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粟裕率部执行党中央的指示,挺进苏南,首战韦岗,并成功组织一系列战斗,打开了江南、苏北抗战局面,将苏中平原水网地区建设成为华中坚强的抗日根据地,粟裕真正脱颖而出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这是粟裕成为杰出军事家的关键阶段,也是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时期,他指挥了苏中战役,七战七捷,豫东战役,济南战役中使他声名大振,并在淮海战役中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之后他率东路军突破长江天险,发起淞沪战役,解放上海,征战华南。 粟裕是我军的天才军事家,从未上过军校,但他精于运筹,奇谋百出,形成精湛纯熟的指挥艺术以及高超的军事才能和常胜的记录,并擅长险中求胜,屡创以少胜多的战例。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写下极为精彩的一页。可以说,他的军事天才源于实践,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最终赢得战争,是跟随毛泽东、朱德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结局,并以自己的内涵,成为一位集军事理论和作战指挥于一身的杰出的军事战略家。 粟裕在征战南北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其独具特色的军事指挥艺术,他少言多思使他在军事指挥上形成“慎重”的特点,越是危险时刻越显冷静,运兵自如,屡次转危为安,但在慎重的同时不失抓住战机,敢于挑战冒险,险中求胜,林彪称赞说“连他自己也南下决心的仗粟裕敢打”,淮海战役后,厮斯大林也说“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因而,粟裕判断慎重谋令果断,成为其指挥艺术的一大特点,但其闪耀之处并不仅此,概括起来如下: 一.胸怀全局,深谋远虑 粟裕勤于思考,早在井冈山时,粟裕就可以认真跟毛泽东、朱德学习指挥战争的精髓,并把学军事的注意力放在了高层次战略决策和战法问题上,这就造就他军事指挥上常能纵观全局,很有主见,就连毛泽东也喜欢听他的意见,在发报时要注明熟筹见复”,因此,在中原战场上,他高瞻远瞩,高招险招频出,屡屡出手不凡,让对手防不胜防。 二.运筹帷幄,奇谋百出 曾任华野参谋长的张震说:“粟裕用兵的最大特点是出奇谋,用奇功,建奇功。”在孟良崮战役中,粟裕敢于打破常规,一反以往的先弱后强的作战原则,将矛头对准号称常胜军的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决定虎口拔牙,采取正面突破,分割两翼,断敌退路,包围和阻止南北各路援敌的战法,一举将七十四师分割歼灭,一年后毛泽东对粟裕讲“你消灭七十四师,蒋介石没有想到,连我毛泽东也没有想到。” 粟裕曾体会到:作为战区指挥员,应不断地研究分析敌我力量的对比变化,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敢于适时地把战局推向新的水平,而不能坐待条件完全成熟。”体现了他高深的军事修养。 三.勤于总结,既往开来 粟裕勤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并运用到以后的战争,1949年8月,我军进攻金门岛失利,损失万余人,粟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向中央军委提议延长攻击舟山的准备时间,进一步研究陆海空三军配合的问题,毛泽东同意粟裕意见,后来舟山顺利解放,同时我军也取得跨海作战的宝贵经验。 四.无私无畏,敢于直言 粟裕“外表文弱,内心刚烈”的性格使他在处理事情时常少言多思,对战势作精准的判断,并不顾个人得失,将自己饿观点想法向上级汇报,最具典型的就是粟裕向毛泽东进言,反对兵力过江南下,主张主力暂留苏中,依托根据地打大仗的思想,为中央采纳,为解放战争尽快结束贡献甚大,显然没有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革命精神,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没有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没有置个人得失于度外的坚强党性,是不可能做出这种在一般人来看超乎常规的决断。 五.居功不傲。淡薄功名 粟裕自称“沧海一粟”粟裕曾探访叶帅,临别时叶帅扶杖相送,粟裕急忙劝阻:“老帅相送,不敢当。”叶帅说:“百战之将,岂能不送”粟裕自称“沧海一粟,不足挂齿。”叶帅送出大门,望将军背影称赞:“战功高不居功,贡献大不自大,不简单呐!”。体现他的高风亮节。 粟裕临终前讲:“我们这些老同志常被人称为有影响的人士,我认为影响主要是党的光辉、战斗的业绩、革命的传统作用于我们身上所产生的影响,让我们珍惜这种影响,在有生之年为党为人民发出最后的光和热吧!”粟裕将军的传奇经历、高超的指挥艺术以及高尚的品格,不愧为我军杰出的军事家,给后人以深刻的教育和激励,正如陈丕显曾说:“粟裕同志是人民用金子铸入史册的人,是人民永远记住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78bd9b8fd0a79563c1e72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