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墨画背景

时间:2022-05-28 11:43:0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水墨画背景

篇一:中国国画的由来 中国国画的由来

中国画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从已知独幅的战国帛画算起,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如果从内蒙古、甘肃、山东、新疆以及东北各地的原始岩画和1986年发现于甘肃秦安大地湾原始地画来看,它的历史已不下5000年。

中国画简称国画,原来是泛指中国绘画,是为了区别于明末传入中国的西画而出现的概念。解放前称中国画为国画、称中医为国医、称中国武术为国术、:称京剧为国剧称广东音乐国乐,这些冠以字的名称1解放之后都已改掉,唯有中国画仍保留国画的名称(50年代曾一度改称彩墨画)。 中国人物画

中国人物画自魏晋南北朝开始分为工笔和写意两大体系,以顾偿之、陆探微为代表的密精致而续丽的画风。造型准确精细,色彩鲜艳富丽,称之为密体;以张僧跷为代表的简练概括的画风,人物造型简练,赋彩单纯迹简意淡而雅正称之为疏体。唐代吴道子突破了当时工细密描、重彩积染的一般画风,创造了水墨淡彩及白描的新形式,吴道子作画时落笔生风,在用线上,追求遒劲雄壮,飞扬流动的美感,即所谓吴带当风,在用色上,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绩素即所谓吴装

两宋人物画相当发达,出现了不少杰出的人物画家,题材范围也比过去更加广泛。元代以后,由于主流转入山水和花鸟,人物画走向衰微。明清和近代出现了不少优秀的人物画家,特别是任伯年,继承文人画的笔墨,大胆吸收西洋画的技法,他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又善于汲取外来艺术的长处,从而创造了雅俗共赏的风格,拓宽了人物画的,创作途径,对现代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五四运动前后到新中国成立,李叔同、徐悲鸿、刘海粟等艺术师,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把西洋绘画引入中国,促进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改革。创造出大量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使中国传统人物画,走向新的境界,并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美术史学者一致认为是:始于唐、成于宋、变于元。虽然早在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上已出现了山水树木,但它是作为人物的背景,有浓厚的装饰风味,现在所能看到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可能是唐人摹本,近于原作)其基本画法是有勾无鼓,极重视色彩,所描绘的湖光春色艳丽明媚。唐代以李思训、李昭通父子为代表的一批青绿山水画家,继承并发扬这一传统。盛唐吴道子进而发展了简练而又写实的山水画法,王维、张澡及中晚唐画家创造了水墨山水,此即山水画始于唐。五代两宋山水画发展很快并达到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理法大备,名家辈出,如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以及马远、夏圭等、著名山水画家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即所谓成于宋元代始于赵孟 ? (????),完成于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鲢、吴镇)的又一次重

1 / 9


要变革,摆脱了宋人院体画风格,重视主观抒发,追求简淡高逸、苍茫深秀的艺术情趣。他们用于笔鼓擦代替湿笔晕染,逐渐用纸张代替绢素,此即变干元

明清两代画派纷起,风格多样,技法更加丰富。但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创作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崇古守旧,以模仿为主,强调笔墨技巧,脱离现实生活,明代董其昌是这倾向的代表人物;另一种倾向是打破前人陈规,勇于革新,创造出富有生活气息的山水画。清初 是这种倾向的代表人物。

清末民初及新中国成立以后,相继涌现出很多优秀山水画家,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钱松?(上????)等都是学博艺高的山水画大师。近十几年山水画得到空前发展,新秀辈出,他们勤奋好学。很少保守思想,善于多方面吸收营养,勇于探索和创新,使山水画风貌和技法日趋多样,富有时代精神的山水画新作不断问世。新内容、新形式,风格各异的新山水画在百花园中,争奇斗艳,为中国画的发展创新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花鸟画

中国花鸟画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举凡花卉、翎毛、走兽、草虫、鳞介、蔬果、树石、器物、池沼、溪潭、林莽、草地等等,除人物以外,自然界的一切几乎都属于花鸟画的表现范畴。生活中的花鸟本身就有着人们共同感受的自然美,它们可以陶冶情操,令人心旷神怡,如牡丹之富丽,水仙之素雅,松竹之刚劲,藤萝之繁茂以及仙鹤之举止不凡,雄鹰之志在千里,孔雀之美丽卓艳……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引起美的共鸣。

中国的花鸟画不仅是表现花鸟之美,而且是以描绘花鸟为媒介,抒发和表达人的观念和情感。历代中国花鸟画家巧妙地运用喻、比、兴等手法,通过富于情感的花鸟形象,表述画家对当时的社会、人生的体验和认识。清代郑板桥时常借竹抒发自己的胸襟,如他在一幅墨竹中题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折还坚劲,任尔颠狂四面风。他以竹子坚劲挺拔,不畏千磨万折不屈不挠的精神,倾吐他一生坎坷、屡遭打击的不平和他的刚正不阿、孤做倔强的性格。金农伤时不遇,尝以梅兰自比,表现他对现实的反抗心情,他在一幅墨兰上题:若被春风勾引去,和葱和蒜卖街头。我们可以从中体昧出他对当时社会的愤恨。现代的花鸟画作品,在技法上继承传统,大胆革新,在思想内涵上赋予新的时代精神,以新的花鸟画歌颂和赞美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繁花似锦的美好生活。 篇二:浅谈中国画与中国文化 浅谈中国画与中国文化 高三(9)班黄旖韵

摘要: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中国画博大精深,内容多而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化、建筑、雕塑等方方面面,是中国艺术的精髓。

关键字:国画,本质特性,博大精深

正文:中国画又名国画,是现代人为区别于西洋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它包括水墨画、墨笔画、 彩墨画、工笔重彩画、白描画等。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

2 / 9


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必然受到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或者说中国画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特点。历朝历代有着众多的著名画家,有着数不尽的作品,可时至今日,画中国画的人,看中国画的人,很多并没有弄清楚中国画的本质特征,这就影响了从文化的高度欣赏中国画,影响了判断中国画与西方画的各自特性,影响了画家坚守中国画独特优势的自信心。所以弄清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分析中国画的本质特征。

一、注重个体心灵体悟

中国画之所以被称作中国画首先是因为中国文化的宇宙观是它的理论基础。众所周知,人类的精神文明受不同的宇宙观制约。依照不同的宇宙观而产生不同的民族精神,产生不同的审美观和不同的艺术观,创造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和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这是民族艺术发生发展的生命路线。宇宙观是指人与宇宙万物的关系,也就是人对世界万物的看法,以及人怎样与它们相处。我们的祖先与西方先人相比有其独特的地方,西方文化比较看重人与神、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西方文化中宗教与科学交错而行、并行不悖的特色。中国的先哲几乎从一开始就着力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探玄求奥,而不看重人与”()、人与”()的关系,从而中国文化中宗教文化贫乏,在人与物关系上,强调感情色彩的役万物为人所用。中国文化思考方式是整体性的,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中国文化信奉人与自然合一的观念。庄子云: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

一。也就是人与自然始终处于一种和谐的融为一体的关系之中。由此形成中国文化中的以和为贵中庸之道等精神品质,渗透到审美意识中就是万物静观皆自得无为着意以人之天而合天之天,崇尚自然优美。由这种理论所产生的审美意识一旦用于艺术创造,必然产生独特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表现事物的方法,展现出这种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本质特征。这就形成了中国画是最心灵化的艺术

中国画注重个体心灵的体悟,常常于静寂观照中,求返于自己内心深处的心灵节奏,以结合宇宙内部的生命节奏。中国画不是纯客观刻板的自然描绘,而是把作画的客体作为传达情感的载体,来抒发画家自己内心的情绪,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去创作意境深远的胸中画面。作画首要是观察自然,中国画家是在行动中观察自然、感悟自然,边走边观察景物,逐渐将自己融入景物之中。此时在画家的心目中,只有这样才最能表达画家感

悟到的情意和物象。这样画家就不是以一时一地的真景物为表现对象,这种在行动中观察客观事物的角度,衍生出一系列独特的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方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苛求自然时空的合理性,不以描绘眼前所见景物为满足,而是凭自己的思想、感觉充分发挥想象力,竭力追求对自然的全面感受。从认识论的发展来看,绘画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伴随着认识论发展的过程。从陆机的存形莫善于画到南朝宗炳的应会感应、神超理得从谢赫的气韵生动,到五代荆浩的气质俱胜,都是对绘画是人的自由活动的解释。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画的创作极为自由,只要感觉到就能画出来,被画家搜入画中的自然景物已不再是客观的物象,而是画家主观意愿的表达。 二、丰富的文化容量

中国画的画面不仅仅呈现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虫鱼等形象,它还需要诗句、书法、

3 / 9


印章的相互搭配。这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世界绘画史上是独一无二韵。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仅能够绘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深厚的写诗作文能力,要有能用笔墨把诗文表现出来的能力,此外还要能刻出印章。显然一幅中国画上的文化元素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先来看书法与画。中国画的造型语言是用笔墨勾勒线条,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画的发生就与书法不可分离,书与画同根同源。历来画家以书法入画法,书法的功力决定画法的高低,工画者必工书,因此我们看到的大画家也多为大书法家。书与画结合是造型语言的同一。从宋朝开始,题跋与诗文同写在画面上,书与画就缺一不可了。再来看画与诗。诗在画面上的作用很重要,画中有诗,画才有生命,正如苏东坡所云,诗画本一律。画与诗同时呈现在画面上,一方面逼迫画要有诗意,另一方面要求诗句气韵生动,画中的艺术形象与诗句的精神气质、风格格调、神情韵律、音节节奏都要协调契合。画面配有诗文可以辅助画家在单凭画面形象不能尽情尽意时,增加内涵。 最后讨论一下印章的作用。宋朝时的画家在画面上书名不用印,用印不书名,二者用其一。到了元朝,画面上既书名又盖印,一直沿用至今。中国画除了用笔墨、诗文主体语言作画外,还用印章的语言进一步阐发画面意境和画家的思想感情,在典雅素净的画中加盖一方朱印,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平静安详的画面顿显生机,增色添彩。诗书画印完美的结合,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中国画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容量。 三、客体的科学性服从于主体的艺术

中国画的思维是独特的,是不能完全用科学的标准衡量的,中国画无论在构思、造型透视、线条、时空等方面都反映出客体的科学性服从于主体的艺术性的特征。 中国画的造型,不像其他画种那样特别强调形似,进入画面的客体已经被画家主观改造,看上去并不准确,艺术张力却是浑厚的。似与不似是中国画千百年发展中总结的一条艺术规律,它明确地、简练地概括了中国画的造型原则。

中国画的线条内涵极其丰富。康定斯基对线的认识和解释的理论,可以用在西方的抽象画中,用于中国画线的阐述,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宣纸奇妙的渗透性、毛笔软硬相间的刚柔性、墨色层次变化的丰富性,三者融会产生中国画的效果。石涛曾言: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一画最普遍的理解就是线条。可见,它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画的基本特征。中国画中线条的阴阳顿挫、枯湿浓淡、轻重快慢的节奏变化秩序,都能清晰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学识、修养等。这是因为中国画的线是高于生活的,

它是主观强加给客观的,是综合了的东西。中国画追求的目标是写画家主观之情感或意趣,或写客观对象的精神气质。通过追求意象,达到追求意境。意象也好,意境也好,都是意在前,意为主导,而不是客观的象和境为主导。 中国画的视觉打破了时空界限。基于中国文化的宇宙观,人和自然合一,我为自然,自然为我,呈现在画面上就是模糊

了时间、地点、空间的界限。中国画的形式是人为的,感受是心理的。与写实油画相比,中国画不仅可以把不同时空的人物、景致、花鸟融合在同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还可以把不同时间观看的景物呈现在同一个画面上,又可以把同样大小的事物不受时空限制随主观愿望画大画小。例如:梅花、竹子、兰花、菊花,它们生长和开花在不同季节里,中国画却可以把它们画在同一幅画中。中国画的这种客体的科学性服从于主体的艺术性的特点,体现了中国画的本质特征。

中国画可以把纷繁复杂的客体,如自然的色彩、明暗、体积等过滤为空白,而中国画

4 / 9


恰恰是在空白中大做文章。空白就成了意象的重要内容,空白不仅可以成为意象的空间,还可以成为其他意象的物体。空白可以在画面中作为意象的江河、大海、平原、山川、烟霞、云雾、瀑布、白墙、衣服、头巾、皮肤、器皿等一切客体,只要画面需要,都可以把其客体中丰富的色彩、浓淡、明暗、体积等过滤成空白,从而达到意象性的目的。空白不仅可以当做烈日炎炎的白昼,也可以当做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随着画家给画面主体内容限定的范围变化而变化。它既是无形,也是有形。这形存在于观赏者的联想和想象之中,空白是人的心理空间。它的价值在于虚胜于实、无胜于有、简胜于繁。 四、超出画面的意境 中国画的最终效果,不是看清了画面形象就算结束,画面以外的意境远远超出画面本身。这也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一个方面。

唐以前中国画的题材主要是人物,画面非常追求人物的神形兼备。不是停留在只要把形画出来就行了,而是要从画面上要看出画面上没有的东西,看出画面上人的性格、品质,看出画家对画面上人的评价、褒贬。唐宋以来画家的主要题材是自然景物:山水、花鸟、走兽、鱼虫等。画面上的这些自然景物已经超过了它们本身的形象,成为世代相传的永恒题材。如被誉君子的梅、兰、竹、菊,被誉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等,这些自然物已经被画家人格化和感情化。在画家的心目中,山川林木寓含着社会意义和人性,山中有仁义,水中有智勇,山水画中充满生命气息,充满山水以外的遐想和寄托。西方的风景画则单纯追求形、体、光、色等物质性的美。花鸟画也不同于西方静物画单纯追求质感、量感、空间感的无生命物性美。苏轼的吐胸中块垒,倪云林的写胸中逸气耳,就是这种感觉。有一个例子特别有趣。笔者在日内瓦讲学时,讲到花鸟画,随手画了一幅游动的鱼。一名学员,不声不响到鱼市上买了一条鱼,在那儿仔细对着画,还兴高采烈地把画好的鱼拿给我看,一条比例正确,大小与真鱼无大差的死鱼躺在画面上,这正说明学员没有理解中国画中的自然物象是怎么一回事。因此中国画的题材是经过人性化、人格化的,不是纯自然主义的翻版。中国画家对画中景物的处理不以逼真为追求。在题材处理上,力求高度综合概括和简洁,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大胆取舍、严格提炼、主次分明,突出主体形象,次要的东西减弱舍弃。一朵花、一枝花,均能成画,背景衬托可以不见踪影,来龙去脉可以不去交代,而作品思想内涵超越一朵花、一枝花的画面向外延伸。

事实上中国画一直延续至今,早已形成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区别于世界上

其他画种,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研究中国画的本质,其实就是在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我们应当学习中国画并弄清中国画的本质特征,才能做到吸收精华,坚持个性,自信而从容。让我们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使得中国画能够屹立于世界艺术之巅。 参考文献:

篇三:浅析中国画欣赏 浅析中国画欣赏

通过一段时间艺术品鉴赏课的学习,我对中国画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中国水墨画。通过课堂学习,和对一些文章及其视频进行简单的学习,也产生了一些思考。一些对于中国画艺术中神、情、意、趣的思考。

5 / 9


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汉族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国画是汉族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中国画的代表是水墨画,基本的水墨画是指仅用水与墨,画面为单色的黑白色画幅,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墨为中国画特有的材料,水墨画中用水与墨的不同比例配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可以用来画出不同浓淡的层次。 艺术欣赏也是一种创造,如果文艺创作是精神生产的话,文艺的欣赏则属于精神的消费。只有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才算是文艺活动的全部。作者和欣赏者通过作品为媒介,沟通、交流、传达、接受、拓展、反馈,发挥着社会效用,同时也在互相促进中提高发展。欣赏并不仅仅是被动地、静止地接受,应当说欣赏也是一种创造,如同艺术家在创作时一样,要有形象思维。作品只是引发欣赏者艺术想象的导体。正因为如此,艺术欣赏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不仅是着眼点、钟情点不尽相同之故,也由于人们素养、阅历、情绪、审美情趣的差异,而造成看到看不到,感兴趣不感兴趣的问题。同样,从千百年前的艺术作品中还不断会有比前人更多新的发现,也说明欣赏是人们的一种创造性精神活动。德国作家歌德说过:鉴赏力不能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中国也有一句古话:取法乎上。要通过优秀作品的观摩学习、潜心体会,来提高我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我眼中的中国画艺术的神、情、意、趣

神中国画的排斥自然主义的逼真描绘,不仅不是它的缺点,反而是其艺术魅力之所在,是其立于世界艺坛独树一帜的特色。关于欣赏和评价绘画的优劣

问题,宋代苏轼一针见血地指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就是说只注意于外形的像不像,是不足以论画的,论画要以追求神似为宗旨。神似论不仅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优良传统,也是民族审美观的精华。理论当然是来自实践的,中国的绘画艺术以线造型,大胆概括提炼;讲究虚实相生,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艺术手法,比如舍弃背景,留有空白,单线勾勒,水墨写意等等,都使得艺术更加纯美精粹。

情在状物与传情的关系中,中国画崇尚的是主情说。艺术家是多情善感的,他是怀着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激情面对大自然的,所以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含情脉脉,乘兴挥毫。炽烈的情思,通过自如的笔墨,落在纸绢上,物化为艺术作品。所以,凡是好的艺术作品总是充满着诗情画意,洋溢着充沛的感情。情之所至,金石为开正是如此。画家情之所钟,动人的艺术品质自然流出,情景交融,意趣横生。比如徐悲鸿的《奔>,具有一种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齐白石的《虾》,则跃动着蓬勃的生机。而潘天寿的《山花》,像山姑般纯朴而俊美。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大干世界,以艺术家的眼睛,会发现许多美好的东西,行诸笔墨,以其丰富的艺术美,美化生活,美化人们的心灵。

意运思立意是作画的关键。讲究意境是中国绘画艺术思想的优良传统。所谓意境,是通过严密、巧妙的构思和独到的艺术表现,在画中形成一种境界,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果,生发升华至诗的境界。画论中说境界已熟,心手已应,方能纵横中度,左右逢源。一幅画,不仅是事物的单纯外在形象的描绘,而是要把作者感受到的美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思,通过

6 / 9


富有意境的画面传达给观众,使观赏者领略会心。意境是比直观给人更多更深的东西,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意能唤起人们的联想,余味无穷,越看越有意思,越有琢磨头。比如齐白石的《十里蛙声》,画面只有几个活泼的蝌蚪,却叫人联想到十里溪流和热闹的蛙鸣。欣赏画面艺术美的同时,可以引发出无尽的意趣。

趣中国画是以线造形的,笔墨技巧不仅准确描绘对象就算完事,而是要能够表达情绪,还要有艺术的美感,由于与书法艺术相结合,还形成了具有独立美感的形式美。比如衣纹的描法,游丝描,行笔细劲;铁线描,凝重沉着;柳叶描(莼菜描)则雄浑圆厚。还有战笔、曲笔、泼墨法等等,具有不同的艺术效果,它

是由于描绘对象、艺术家个性、爱好以及需要表现的效果等因素构成的。中国画还讲究天趣的追求、即要出之天然,不可造作。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曾向怀素求教书法问题,素日:?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折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日:?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日:?得之矣!?两个人都能神会出于自然的真趣。真正的美人,不必过于华丽的巧饰,即能见出其天生丽质,而过度的装扮,反而变为妖冶,不美了。 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通过这次选修课,通过老师的教课、讲解,让我在这种艺术的变化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这对我来说既是一种知识的拓展,也是一种美的启迪、情感的陶冶。

7 / 9


8 / 9






9 / 9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7e3331880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