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全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八句。此诗作于年(代宗广德元年)春。下面是相关的范文,快来围观吧。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看妻子恨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为从巴峡穿巫峡,便之下襄阳向洛阳。 ⑴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就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涕:眼泪。 ⑷却看看:转头看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恨何在:哪除了一点的伤感?恨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⑹唱响:放声高歌。须:应。酒色:雀跃欢宴。 ⑺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⑻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沿着巫山闻名。 ⑼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剑门外忽录攻占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愁泪淋衣衫。 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亮放声高歌欢宴美酒,芬芳的春光伴着我回到故乡。 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名句赏析——“青春作伴不好归田。” 这是杜甫52岁流落到梓州时被称为生平第一首快诗的佳作。因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悦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如此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 杜甫在这首诗下杂录:“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就是抒发闻知起义已元显恭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欢欣。“剑外忽传收蓟北”,起至势十分迅速,他的地整体表现了捷报的忽然。诗人多年漂泊“剑外”,备尝艰苦,想要回去故乡而不可能将,就是由于“蓟北”所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艳的洪流,一下子冲倒了郁积已长的情感闸门,而令诗人心中涛甩浪涌。“初闻涕泪八十衣裳”,“初闻”紧承“忽录”,“忽录”整体表现捷报比起太忽然,“涕泪八十衣裳”则以形传神,整体表现忽然响起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唤起的感情波涛,这就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整体表现。 “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改作顺,安家落户于“喜欲狂”,这就是惊艳的更高峰。“却看看妻子”、“漫卷诗书”,这就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八十衣裳”之时,自然想起多年来甚深苦痛的妻子儿女。“却看看”就是“转头看看”。“转头看看”这个动作极具意蕴,诗人似乎想要向家人说道些什么,但又无人知晓从何说起。其实,无须说什么了,多年弥漫全家的愁云无人知晓跑到哪儿回去了,和亲人们都不再就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晴反转来减少了诗人的晴,诗人再也有心伏案了,随手划破诗书,大家乐享胜利的快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94332a5fa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