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米2014年10月新书《故事团团转》 海豚出版社出版 序:故事团团转 我坐在工作室杂乱的书桌前,喝着超商买来的黑咖啡,无心听着收音机里不 断播放的古典乐,无神地翻阅着眼前一张张一叠叠长篇作品的草图,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 我的肩膀疼痛已经持续多年了,腰最近也开始不对劲,怎么坐都不舒服。我每个礼拜在固定的时间去整脊复健,每次都好害怕被整脊的老师数落:“再不调整工作时间和分量,再不去运动,我也救不了你了!” 最近我常常感到困惑,或者是常常缅怀当初创作时勇往直前、势如破竹、灵光笼罩的美好时光,为何一去不回头?为什么创作了十六年—严格说起来二十六年—之后,一切都没有变得更简单? 我不是应该变得更棒、更驾轻就熟吗?我的画技更成熟精练,我的工具更昂贵完备,我的思绪更周全缜密,我的经验更丰富老道,但为什么我觉得创作愈来愈困难,愈来愈让人困惑迷惘?噢,老了。真的只是这个原因吗?我沮丧低头,不敢直视眼前的作品,想逃。 我需要找个有经验的人谈谈。编辑说:“你已经算是很有经验的了。”我需要找个同行谈谈。编辑说:“许多同行也想和你谈谈。”我常常神情严肃地对着想要创作的朋友说:“创作不需要那么多废话道理,只要日日低头实作,自然就会找到最动人的答案,眼前就会浮现一条幽静绝美的小路,沿途开满了香气四溢的花朵,远方会有温暖的光„„” 但,现在咧?花朵逐渐凋谢,小路被生猛野草掩埋,远方的微光瞬间暗去。我像一颗逐渐失去动力的陀螺,眼看就要倒下了,一切都无法挽回吗?我需要勇敢承认,我的创作力已大不如前吗?实在是太逊了!我必须羞愧坦白,我的脑波每一天都浮现“放弃!放弃!”的讯号,可是就要这样轻易妥协吗? 我摇头,猛烈摇头!不!我跟你拼了!每天我依然坐在更杂乱的书桌前,一口一口喝着黑咖啡,耳边传来莫扎特、勃拉姆斯、马勒、贝多芬、肖邦悠美的乐音,我埋头努力画着一张张一叠叠的草图,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 要不然呢?要宣告失败吗?我很要面子呢!来吧!来吧! 这本书来谈谈过去这六年的创作出版始末,很多细节都已经忘记了,很多记忆重新拼贴,痛苦的都忘了,美好的一谈再谈。 画吧画吧!写吧写吧!故事转吧转吧! 二〇一四年六月 在浓雾中找出方向 如果将三百张对开彩图,全部整齐排列摊在同一平面上,从高处往下看去,那画面应该会很精彩。但将这三百张彩图叠在一起塞进衣柜角落,实在让人兴奋不起来。是的,我的衣柜里放了很多图,二〇〇八年春天我决定将它们拖出来试着编成书。 做书的开始都像掉进一团浓雾里,困在其间找不到方向,必须不断摸索徘徊,耐心等待微风吹过,才可能稍稍看清楚方位。 我在三百张图里迷路摸索,慢慢从其间挑出大约五十张图,然后再从这五十张主角不同、场景不相连的图中,找寻可以串连的线索。如果不在其间找到一条 几米2014年10月新书《故事团团转》 海豚出版社出版 轴线,把它们重新串连成一个故事,就仅仅只是一本插画集,这种做法不能满足我创作的渴求,于是必须不断地尝试各种组合,找寻可以好好说一个故事,又可以将图画安置妥当的新形式。 最后我在图里找到了一种相似的气氛,所有的小孩都像是寂寞地躲在一个不被人发现的角落,于是定下了“躲进世界的角落”的书名。再从这个书名来反复思索,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让每一张图都现身说一段话,串成一个大主题。 这些作品在还没统整时,分散单张图来看,实在很难想象它们之间的关联。就像散落一地的小拼图,必须耐着性子一一为其找到最适当的位置,逐一组构之后才能慢慢窥见全貌。编辑能力或许是创作者也要培养的,才能够去组织既有的元素来产生新的趣味,做这类书籍要花很多时间在“剪接”上,这种组织编辑的能力无法凭空而来,得透过不断创作新书累积经验而成。 简单来说,这种创作模式的流程就是:(不管是被邀稿、画专栏,或者是自己主动创作)累积了够多图像素材后,重新跳出来思考,以编成一本概念完整的书为前提来考量,这些图像之间有什么共通点?这共通点是私密的还是具有普遍性的?如果是普遍性概念的话,其强度能不能禁 得起以文字一再反复诉说?最后,这概念能不能创造出人物角色来说个 有趣的故事?问完自己这些问题,应该就准备得差不多了。 我们看到《躲进世界的角落》里的小男孩,就是找到主题来串连专栏旧 图之后新画的,希望他能担负带领主题串接不同画面的任务。但我不知 道这样的剪接手法到底对不对,总是很难找到人来跟我讨论这些创作方 法,我是怀着姑且一试但又笃定的心情来做的,这样的叙事方式在绘本 类型里算是蛮有实验性的。 此外,《躲进世界的角落》有了新的开本。一方面是这些图适合这个尺 寸,再来也是因为原先的开本用太久了,有点腻了,很想要挣脱旧有的 拘束。也导致接下来的《走向春天的下午》、《星空》、《时光电影 院》都继续用这个开本来创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9c1787a6edb6f1afe001f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