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综合治理工作 一、推进社区基础建设。 1、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布局规划,均衡布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2018年底将500人以下的后桥居并入到中桥居。 2、健全社区服务设施。全面解决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进一步优化社区服务用房空间布局,所有社居建成党群便民服务站,其它服务场所提倡一室多用、空间共享、功能整合、服务为先。 3、完善"四社联动"机制。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四社联动",完善社区组织发现居民需求、统筹设计服务项目、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引导专业社会工作团队参与的工作体系。2015年以来分批在鹭鸣山庄、徐楼、仙坛、兴国、中心、南关等社区进行试点,对社区党群服务站等阵地改造提升,通过公益创投、政府购买等方式,加大公共财政和福利彩票公益金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到2018年,全街道登记和备案社区社会组织达到10个以上。 二、推进社区组织机构建设 1、强化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推进社区党组织成员与其他组织成员交叉兼职,其中支部书记和居主任一肩挑的比例不低于90%。 2、推选了居民代表和居务监督委员会,健全和完善村(居)务监督制度,加强村(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推进社区重大事项全过程公开,切实保障和维护居民群众的合法权益。2018年以来在徐楼、中心、仙坛、兴国社区试行社区协商工作方法。 三、推进社区综合服务能力建设 1、提升居民自治水平。认真修订居规民约,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积极作用,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引导居民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参与社区建设能力。完善民主议事会、社区协商等自治机制,广泛发动居民议事协商,共同参与解决社区治理难题。 2、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今年以来在徐楼、仙坛等社区试点“一窗受理、全科服务”工作,建立社区公共服务清单,面向城乡居民提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卫生计生、社区教育、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文化体育、公共安全、公共法律服务、调解仲裁等公共服务事项,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优化社区服务流程,全面推行首问负责、一窗受理、全程代办、服务承诺等制度,让群众少跑腿或不跑腿。居委会其他人员可以更多的深入群众,解决社区问题。 3、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城乡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功能升级,推动政务服务网向城乡社区延伸,整合各部门在社区的信息平台,实现"一窗口受理、一平台共享、一站式服务"。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加快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实施"雪亮工程",完善公共视频共享平台建设,实现视频信息共享运用。推动社区便民服务热线规范运营,服务向农村延伸。发展社区电子商务,推进农村电商物流"仓配一体化"建设,构建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完善农村网络消费服务体系,方便农村居民生产生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9d9a7f8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