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陵”、“杜少陵”等,河南郑州巩义人。 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其中有《杜工部集》。 759-766年间杜甫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yú)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yè)城戍(shù)。”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yù)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兵车行(1) 车辚辚(2),马萧萧(3),行人弓箭各在腰(4)。 爷娘妻子走相送(5),尘埃不见咸阳桥(6)。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7)。 道傍过者问行人(8),行人但云点行频(9)。 或从十五北防河(10),便至四十西营田(11)。 去时里正与裹头(12),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13),武皇开边意未已(14)。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15),千村万落生荆杞(16)。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17)。 况复秦兵耐苦战(18),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19),役夫敢申恨(20)? 且如今年冬(21),未休关西卒(22)。 县官急索租(23),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24),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25),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26),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27),天阴雨湿声啾啾(28)![2]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⑴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ji)北⑵,初闻涕泪满衣裳(shang)⑶。 却看妻子愁何在⑷,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⑸。 白日放歌须纵酒⑹,青春作伴好还乡⑺。 即从巴峡穿巫峡⑻,便下襄阳向洛阳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a12c3d4ba0d4a7303763a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