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书庵沧桑 作者:刘克定 来源:《广东第二课堂·初中》2019年第06期 古代私人图书馆叫书庵,“邺侯家书多,架插三万轴”,说是唐朝李泌的书庵,曾经藏书很多。湖南南岳山上的邺侯書院,据说是后人为纪念李泌而建的书庵,纪念而已,并没有书。门前石柱刻联“三万轴书卷无存,入室追思名宰相;九千丈云山不改,凭栏细认古烟霞”,出自韩愈手笔,往事云烟,尽来笔底。 这样藏书万卷的私人图书馆,那时是不多的,因为出版发行不易,出一本书,要经过艰难的生产和经营过程。而能藏这么多书,用于研究,李泌的学习,可见很用功。 北宋司马光在熙宁四年(1071年)定居洛阳时,已经52岁了。两年后,买了二十亩地,修了一座园子,名独乐园。园中有堂,聚书五千卷,名曰读书堂。司马光就在这个读书堂披阅经书,撰写了294卷300万字的《资治通鉴》。累了,就在园中徜徉,活动活动,以垂钓和修剪植物放松思想。这五千卷藏书,来得不易,他不轻易外借,十分珍惜,他说“贾竖藏货贝,吾辈唯此耳,当极加宝惜”。每当上伏及重阳日,他要将书搬到太阳下晒,防止生虫;读书之前要将几案擦拭干净,垫上茵褥;外出带书,用方板夹住,绳索捆紧,以免书脑和扉页损坏,也免得手上的汗渍将书弄脏;每读完一页,轻轻地用手指“撚而挟过”,不“轻以两指爪撮起”。他的书,读了几十年还是“若未手触者”。 词人李清照,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1129年其夫赵明诚因病去世,几年后宋王朝垮台,金兵打进中原,李清照流离颠沛,境遇孤苦,几十车藏书,损失殆尽,令人扼腕。 六百多年之后,南方江宁之地也曾出现一座名园,是清人袁枚的随园。园中有一个小仓山房,是他的私人图书馆,藏书也不少,也不轻易外借。 这些私人图书馆,可谓惨淡经营,虽然规模并不大,但折射了先人在学习上孜孜不倦、砥砺前行的精神。 由于研究方向不同,这些馆藏典籍也不尽相同。李泌的道经与袁枚的诗书各有侧重,而司马光的书大抵以史籍为主。由于研究的态度不同,重点不同,术业有专攻,各人的治学方式不尽一致,以致对生活的取向也不尽相同。 如司马光的独乐园,注重沉静,独思,所谓独乐,并不是“脱离群众”。他对孟子的“独乐乐不若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的道理,不是不懂,他在《独乐园记》里已经写了,认为欣赏音乐是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是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自比“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各尽其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b4e2251af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