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好一个基础很差的小学生 一、在故事情境中“学”数学 故事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应此,在教学中可把一些知识点,重难点通过故事的形式描绘出来。我在上课就缺少加些故事情境,这样可能幼儿就提不起兴趣,对所教的内容觉得又枯燥,又抽象。这样,这节课教后的效果就不佳了。融入了故事情境就不一样,孩子们情绪高涨。直观、形象的故事情境,激发了它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在游戏情境中“玩”数学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之一,是幼儿进行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它最适宜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恰当运用数学游戏,将数学游戏贯穿于幼儿数学学习活动的始终,既能避免数学学习的单调与枯燥,又能增强数学学习的愉悦性与趣味性。如:在复习5的组成,我创设了“开火车”“碰球”游戏情境,“开火车”是针对个体,能回答对我的问题就上我的小火车。“碰球”游戏是针对集体,让幼儿体会与同伴一起参与游戏的乐趣。幼儿在愉快的心情下掌握了5的组成。 三、在问题情境中“思”数学 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的存在,就没有数学活动的开始,有了问题,思维才能有方向。”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生活实际与幼儿求知心理之间所产生的认识冲突把幼儿引入一种参与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之中,而且还要善于运用课堂提问的形式,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的思维在教师富有变化的问题情境中穿越,原本枯燥的数学学习活动变得活泼有趣,使幼儿想学、爱学、思学。 四、在生活情境中“用”数学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学习简单的数学学习方法解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等”。这些都强调了生活情境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班就开展了3元超市,他们会去银行领了前来买,知道一样物品是3元,两样是6元。实际上就是幼儿在生活情境中自然地“用”数学地过程。 五、在操作情境中“做”数学 心理学家皮尔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思维和动作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我们在“4的组成”时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和记录纸,让幼儿独立地去操作、去“做”,使幼儿地“做”成为地过程,探索发现并允许幼儿各自“做”地水平。这样,孩子能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活跃的思维定能带来学习的灵感,自然而然地学得数学知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b957dce46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