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坞]赏析辛夷坞赏析100字

时间:2022-11-04 19:18: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辛夷坞]赏析辛夷坞赏析100

[辛夷坞]赏析|辛夷坞赏析100 禅与唐诗人 ——柳宗元

盛唐诗人生活时代,佛教不仅已经相当普及,而且已经实现了中国化,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兴起了。无论是传统佛教以和轮回解答生死难题,还是禅宗的直指心性,见性成佛,都为盛唐诗人提供了另一种生活参照。因此他们在负重生活之余,也时常扬起心灵的自由风帆,去追求精神的超脱。

说起禅与唐诗人的影响,我首先想起的是柳宗元。柳宗元一生好佛,他曾说: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这三十多年大致可分为幼时的盲目、为政时期的附会时尚和贬官后的自觉三个阶段。(注:袁家耀《柳宗元好佛略谈》《江淮论坛》1995年第3 期。

被贬永州后,他由一朝重臣而流落远荒,社会地位的巨大反差,内心的极度痛苦,使他不得不到佛教中寻求寄托甚或解脱。初到永州,居无定所,只好寄居在重巽的龙兴寺,这样每天接触的是经书禅堂,促使他进一步研究佛教教义,从而对佛教有了深切的体会。他曾在《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一文中颇为自负地说:世之言者罕能通其说。于零陵(即永州)吾独有得焉。他改贬柳州后,来到提倡顿悟的南宗禅的老巢,进一步受到禅宗的浸染。

柳宗元认为佛之道,大而多容,凡有志于物外而耻制于世者,思入焉。《送玄举归幽泉寺序》这正是他改革失败后被贬永州的真实心理状态。受佛禅影响,他悠游山林,并于自然山水中体味到了万化冥合的禅意。他早有悠游山间林泉的好尚,夙抱丘壑尚,率性恣游遨。《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贬永州后,随着对佛教教义理解的加深,加上认为自己既委废于世,恒得与是山水为伍《陪永州


崔使君游宴南池序》于是,自肆于山水间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更有意识地在这人烟稀少的远僻之地搜奇觅秀,遨游丘壑林泉以求得内心的平静与精神的快适,从自然山水中寻找慰藉,以排解心中的郁结。

柳宗元对佛教及作用的独特理解,势必减少佛教作为宗教对他的麻醉作用。因而,使他在追求超脱时,又不能忘怀政治,难以保持与现实社会的距离,虽有好佛、参禅之举,却无彻底解脱之意,只能徘徊于儒与佛、入世与出世、社会与自然之间。其山水诗作便常常传达出这种矛盾状态。佛禅对柳宗元山水诗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清冷幽寒的画面

佛家这种讲出世、重自然、追求平静、清幽的境界,对柳宗元的审美趣味影响很大。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而柳宗元却非常偏爱或者说只偏爱静寂荒冷、色彩幽暗的景物。他对清冷幽寒的山水景物非常敏感。这种美学观自然体现在他的山水诗的创作上,于是,反映幽深静寂的图景,便成了柳宗元山水诗的一个显著特点。他的诗中多次出等充满凄冷意味的字句。 2. 宁静淡远的意境

贬谪中的柳宗元,虽然在主观上依旧处于压抑与寂寞的氛围中,但在客观上,他毕竟远离了官场倾轧与政治纷争的污浊,与释门高僧的频繁交往,进一步拉开了他与现实的距离。佛教的出世间法,慰藉着诗人孤独寂寞的灵魂,不时地淡化着他的自我情志,使他步入淡泊宁静、与世无争之途。在青灯梵呗、晨钟暮鼓的氛围中,他暂时忘却了人生的恩怨得失,泯灭了是非荣辱,得到了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晨诣超师院读禅经》的愉悦与满足,因而,作品更多地表现出乐山水而嗜闲安《送僧浩初序》)的宁静、淡远的意境。 3. 山水景物人格化的表达形式

柳宗元的山水诗,虽有许多写无我之境,但更多是写有我之境。他笔下的山石溪流,花草树木,都是有灵有性而又无人赏识的。读这些山水诗,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正是借这些具有人的品格的山水景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c36b050d6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