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诗词大会》热播谈诗词类图书的开发策略

时间:2022-11-03 22:13: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中国诗词大会》热播谈诗词类图书的开发策略

要:在当前图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策划选题,树立品牌,赢得读者,是出版者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而从热点中寻找机会,进行全程策划,开发图书是一种选题开发、树立图书品牌的策略。《中国诗词大会》作为中央电视台一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栏目,播出四季以来吸引了众多的观众,由此也带动了诗词类图书的出版热潮。本文对《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原因以及由此引发的出版现象进行了梳理,对出版者如何捕捉热点并进行全程策划,从而树立图书品牌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据开卷市场监测,2018年整体图书零售市场动销图书194万种,新书品种数20.3万种。与之对应的是新书对整体图书市场的贡献在不断下降,新书无论是码洋还是册数的贡献,在整体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小。在这种趋势下,如何策划选题,推出新书,赢得读者和市场,是出版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图书选题策划的方法很多,出版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不同的选题策划方法,其中捕捉热点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图书品牌的确立是一个综合的、长期的过程,需要进行全程策划。近年来,诗词类的电视节目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其中《中国诗词大会》是突出的代表。

2016212《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节目播出四季以来,每一次的节目预告,都让人翘首以待;每一次的开播,都引发众多观众观看的热情,成为一场诗词的盛宴。《中国诗词大会》何以持续热播?出版者在这场诗词盛宴中如何捕捉热点、策划图书的呢?市场反馈如何?透过这些现象,可以梳理诗词类图书开发、树立品牌的某些策略。 一、《中国诗词大会》:应时而生的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是在国家大力提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通过中央电视台这一强大的媒体辐射效应,以其趣味性、娱乐性、广泛的参与性,吸引了大众的眼球。《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源于以下几点。 1.《中国诗词大会》虽然以比赛的方式进行,但是每一季都立足于“变”和“不变”“不变”的是节目的宗旨——重温经典诗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变”的是节目的题型和内容,不仅对诗词的内容进行扩展,从《诗经》到近现


代诗词,时间跨度达数千年;而且赛制升级,不断出现新题型,保持节目的活力。从第二季开始,题型增加了一对一对抗的“飞花令”,第三季增加了非遗元素,并且题目难度升级,推出了“诗词接龙”和“超级飞花令”两项全新玩法。第四季的题库首次尝试按主题分类,分为节令类、咏物类(花草鸟兽类)、乡情类等十多个主题,选手答题失败还可以随机选择“横扫千军”“你说我猜”“出口成诗”的其中一种方式进行自救。这些改变不仅保持了节目的新鲜感,也极大地调动了全民参与的积极性。

2.《中国诗词大会》利用新媒体进行互动,让更多的人参与。从第二季开始,节目组全程运用移动端推动节目多屏传播,即在节目播出时,电视观众可以利用手机与场上选手同步答题,还可以在网络互动社区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加对节目的参与感,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大众的参与热情。

3.《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和选手的魅力。节目组邀请的点评嘉宾学识渊博,對诗词的解读入木三分,为节目增添了不少看点;参加的选手也覆盖了不同年龄、不同行业,尤其是第三季快递小哥夺冠,很有励志的作用,掀起了全民读诗词的热潮。

二、诗词盛宴下的图书出版与营销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成为一个社会现象,引发热议,众多的出版者捕捉到其中的商机,纷纷加入此类图书出版的行列。2016年至今,围绕《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出版的图书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官方授权的出版物,从第一季到第四季,节目组都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每季上下册的图书,不仅有对题目的解析,还增加了电视节目未播出的专家点评内容、题库专家对所选题目的权威解析等内容。

二是围绕节目题型开发的图书,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飞花令”,此类图书是按关键字对诗词进行重新排列整理成书。

三是点评嘉宾出书,比如蒙曼老师的《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 以季节和气候为线索,首次为读者解读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著名诗人的四时之歌。除此之外,康震、王立群、郦波、杨雨等也均有诗词鉴赏、解读类的作品推出。

四是节目选手的著作,如第四季冠军选手陈更的诗词赏析作品集《几生修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df48d81d2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