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歌四首 之《凉州词》《从军行》 【课前预习】: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反复诵读,感受诗歌内容和意境。 【相关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感受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评价任务】: 1、反复诵读,在读中感受诗歌内容,感受古诗意境。 2、熟读成诵,体会诗人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 1、导入:一首好诗,往往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节课,我们走进两首边塞诗,去感受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体会到那一段段不同的情感。 2、展示预习收获 a、作者: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①王之涣,字季陵,盛唐诗人。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②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b背景 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C提到边塞,你能想到什么?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自然环境艰苦) 二、定标自学 自读古诗,感悟内容: 1、自由读这首古诗,要求读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朗读指导:音准、语速、重音、停顿、感情) ①范读 ②自由大声练读 ③学生试朗读,其他同学点评 ④全班齐读 2、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首诗的大概意思。 ①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②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 ③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④羌笛: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⑤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⑥度:越过。 三、合作探究 精读古诗,体会诗情: 1、请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这首诗,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①边塞风光图。中心景象是孤城,黄河、万仞山是背景,反衬荒凉之景。 ②士兵在玉门关上吹羌笛的身影。 ③思念亲人图。 2、通过读诗,我们已经看到了诗人向我们呈现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古诗,体会体会。 3、眼望茫茫戈壁,漠漠黄沙,耳听呼呼风唳,胡笳悲鸣,诗人千丝万绪。让我 们静下心来细细地品一品着首诗,你能否感受到诗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在里面?你又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①孤独:“一片孤城”,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久住“孤城”中人的一定会孤独。 ②怨 “怨杨柳” a “怨”甚么呢?从结句看,是怨杨柳尚未发青。想到故乡的杨柳早已青丝拂地,而“孤城”里还看不风一点春色,由此激起的,仍然是思家之情。 b不怨战士有保家卫国的责任。 c一语双关。 杨柳,在这里又指《折杨柳》曲子。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原来古人有个习惯,即是常用谐音来寓意。“柳”与“留”同音,因此,借杨柳表示挽留的意思(古人所谓的杨和柳其实是一种植物)自汉代以来,人们送别亲朋好友,爱折柳相赠,到唐代已极为流行。“折柳”便成为赠别或送别的代称。 《折杨柳》是表达行客离情的歌曲,而且曲子是用胡笛吹的,自然更是带着浓厚的异乡情调。在这荒凉的玉门关外,在这寂寞的寒冬夜里,回忆起与亲人朋友的话别,无限愁思犹如大海波涛,汹涌而来。而今,在这作永无春色的孤城里,到了连杨柳都没有的时候,笛中的杨柳也就成了美丽的怀念,只有把满腔的愁绪和相思,寄托在凄切的羌笛上,吹奏起令人伤感的《折杨柳》曲子。 ③思念家人 边关的士兵,有家不能回,所以只好把滔滔的思念寄托在凄切的羌笛声里,回忆那依依惜别的情景! ④渴望 诗人渴望什么?(边关安宁、国家安定、将士能团圆) 诗人这样的渴望得到实现了吗?(没有)边关依然是怎样?(春风不度玉门关)边塞荒寒,对某种温暖关怀的渴望。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长年的征战给人民带来无限的痛苦。 4、诗歌主旨: 《凉州词》通过写边塞荒凉之景,抒发了戍边战士的怀乡之情。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怀。 四、交流释疑 按照我们学习《凉州词》的方法,自学《从军行》,小组内交流收获和疑惑。 交流汇报: 1、前两句写景,突出边关僻远,环境艰苦。衬托出后两句军情的艰苦。 (重点词语:长云 暗 孤城 遥望) 2、第三句些战斗的紧张激烈。(重点词语:百战 穿金甲) 3、前三句位最后一句做铺垫,写出战士们的立誓,作者发出豪迈之语和悲愤之词。 4、主旨:通过写边塞艰苦的环境,表现了战士们立誓破敌,决心取胜,保卫祖国的爱国精神。 五、课堂小结 连年的战争,长年的戍边,毁掉了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伤害。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是天下所有人的共同心愿。最后让我们一起深情诵读这两首边塞诗歌。 【作业设计】 1、背诵两首边塞诗。 2、搜集、整理、背诵古人描写黄河的诗词名句。 【教学反思】 与学生要多交流,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在课堂上要注意多给学生发言机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诗歌的诵读指导需要再到位些,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读,并读出应有的感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f358d0eeff9aef8941e06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