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恩铭决别-给母亲的信心得体会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这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在狱中留下的遗作《诀别》。1931年4月5日,在济南市纬八路侯家大院刑场,邓恩铭身负镣铐,高唱《国际歌》从容就义,年仅30岁。(5月7日 人民日报)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史,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人物。“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邓恩铭作为中共一大代表,刚过而立之年就从容就义,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与思考。读着他这首《诀别》诗,再联想到他生前与家庭、与父兄的林林总总,怎不让人感慨万端!伟大的青春定格在30岁,伟大的事业才起步,面对叛徒的告密和敌人的枪口,他慷慨激昂,无怨无悔。从邓恩铭身上体现出的坚定执着、视死如归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破浪前行。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别样的青春绽放着时代的光彩。是的,“卅一年华”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对于像邓恩铭这样一生为党奋斗的战士,更是弹指之间。在那个年代,像邓恩铭这样能上济南省立第一中学学习者,家庭毕竟寄予厚望。但对于邓恩铭所选择的革命之路,父母多不同意。其父亲曾在信中告诉邓恩铭,希望他能回到贵州“谋阔差光宗耀祖,早订婚传宗接代”。但是,邓恩铭对于父母的这两点希望,都断然拒绝了。“而生性与人不同,最憎恶的是名与利,故有负双亲之期望……”这是怎样掷地有声的铿锵誓言啊!“儿明天回青岛,仍就原事”,“原事”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战斗,确实体现出“生性与人不同”,那就是视个人的功名利禄为粪土,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面对“壮志未酬”的现实,他发出“奈何天”的慨叹,遗憾之中满是希望。邓恩铭拒绝“光宗耀祖”“传宗接代”的别样青春,永远激励着共产党人勇往直前。 “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短暂的人生留下了奋斗的豪迈。唐代诗人杜甫感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确实成为了许多革命先驱悲壮人生的写照。“儿主张既定,决不更改,故同意与否,儿概不问,各行其是也。”有了这样的坚定执着和崇高信仰,才能有“惟我身先死”也丝毫“不惜”的情怀。高唱《国际歌》从容就义,并不是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形象,而是鲜活地存在于那血雨腥风的年代。“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这庄严、雄浑的歌声,让一名真正的革命者信仰更坚、决心更大。“后继频频”是邓恩铭相信革命必胜的信心,只要革命能够胜利,烈士们也就会“慰九泉”了。短短十四个字,让作者那拳拳的爱党爱国爱民之心跃然纸上。这样豪迈的人生,这样高尚的情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闪耀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并将薪火相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0d08f102c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