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简介

时间:2022-11-27 02:16: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白族简介

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

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的各民族相互往来,创建了灿烂的经济文化。

白族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白族的住宅建筑

白族的住宅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的瓦房。平房结构多以“三房一照壁”为主,少数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排架”(以一排柱子为主的屋架叫排架)承重,四柱落地。左右后三方用土基墙围护,前面及中央用木料板为隔,山墙到顶,屋面挑出,有防止邻居火灾波及作用。在“排架”间和楼板照面下面,前后均有一根通穿的枋,当地叫做“穿枋”,是白族木工一项很出色的创造。“穿枋”把整所房子的“排架”联成一个整体。与照面枋、檐口挂枋和落地枋相互作用之后,刚度很大,具有很高的抗震能力。



白族的工艺品介绍



白族的乐器

白族器乐非常丰富,笙箫管笛,胡琴古筝,一应俱全,而其中乐器结构和演奏风格最为独特的是唢呐和三弦。

白族唢呐与汉族唢呐构造不同,背面无音孔,正面只有七孔,采用"借音"吹奏法。簧片短而较硬,低音浑厚、稳健,亦能跃上更高音区。音域宽广,乐曲结构较多地出现四度以上的跳进音程,具有明亮、粗犷、强烈的独特风格。白族唢呐吹打乐不仅用于婚丧嫁娶、喜庆节日、庙会等活动,还是传统白剧"吹吹腔"的主要伴奏乐器,有时也为民歌伴奏,甚至用于生产劳动的伴奏,如"栽秧会"时,整个栽插活动都在唢呐伴奏中进行。民间流行着表现喜庆、祭祀、欢乐、哀伤等各种情调的丰富曲牌,如"栽秧调""大摆队伍""龙上天""仙家乐""蜜蜂过江""哑子哭娘""跌落泉"等等,流行至今的达上百首之多。



1




白族秀邑石雕

有首民歌唱道:山歌好唱难起头,木匠难建转角楼,石匠难雕石狮子,铁匠难打铁绣球。可这首歌经鹤庆县白族群众演唱时却变了词,歌曰:甸北调子无尽头,三庄人擅建转角楼,秀邑人擅雕石狮子,新华人专制五金绣球。这首民歌赞颂了鹤庆甸北白族调的浩瀚和三庄木工、秀邑石匠及新华人五金加工的卓绝工艺。别的不讲,光说秀邑的石匠和石刻石雕工艺,堪称是“旱天打雷———响遍天下”

白族飘带

白族挑花工艺品。流行于云南大理。系围腰头的带子。带端呈扁矛形,带面由宽而窄,与腰头加接处最窄。中老年妇女常用黑、蓝色布料,少数用彩绸,较长且宽大。青少年女子喜用白、蓝色,一般用布料较短且窄。均用挑花装饰,以白线为主,少用红线。年轻人的飘带挑花图丰富,有花卉、飞禽等上百种。图案千变万化,带端部位皆挑绣蝴蝶。

白族绘画

唐南诏时代,《南诏图传》又名《南诏中兴国史画卷》长约5.73米,宽约0.3米,为南诏国忍爽张顺和王奉宗于中兴二年(889年)组织绘制而成。今藏日本京都友邻馆。图传分画卷和文字卷两个部分。其主旨是宣扬细奴罗得国,为天意、佛意、神意,形象地反映了南诏的各方面的社会风貌,是云南九世纪的艺术珍品,更是研究南诏文化、白族文史的珍贵文物。

宋大理国时的《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梵画像》,简称《大理国梵画卷》。画长33米,134开,人物画像637个。画系素笺本,彩色描金。是专为大理国利贞皇帝段智兴画的。画成于1180年(段智兴盛德五年)。该画现藏台湾。画卷中既画密教菩萨、白族“本主”,又画禅宗列祖,还有高僧异人。画卷无论在构图、素描、造型、用纸、着色等方面,处处体现了中原的风格、敦煌的笔法、印度梵画的影响。该画被认为是中国西南边疆的艺术珍品,也是世界佛教图像画中的瑰宝。



白族头巾的工艺

白族头饰工艺品。方形。女用。流行于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丽江、兰坪等地白族聚居区。按工艺可分为四类:

(1)挑花头巾。蓝布底白线挑花,用几何针法挑制各种图案。青年人头巾挑花艳丽、繁多。随年龄增长,花纹图案不断简化。蓝底白线挑花这一反彩线挑花的色调,是白族妇女头巾最突出的特色。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10c022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