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被黑暗挟持,就如同“小丑”附身 作者:暂无 来源:《廉政瞭望》 2019年第22期 文/ 陈晓梅 男孩紧盯着电脑屏幕,手指不停敲打着键盘,脸上逐渐露出一个诡异的笑容,在他始终注视的屏幕上,满屏写着“去死去死去死……” 这是今年“爆款”韩剧《他人即地狱》的最后一个场景,描述的是主人公尹宗佑从满是杀人犯的考试院逃出后在医院醒来的场景,从剧情来看,他应该刚刚完成了一个从社会正直善良男到心理变态的巨大心理转变。而这个转变的促成者,就是围绕在他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人,从而解释了该剧的剧名——《他人即地狱》。 前不久,另外一部火爆的“社会实验性”电影《小丑》刮起了一阵“小丑热”,影片同样是反思个人与社会的种种关系。这正如影片中小丑亚瑟的一句台词:“什么好笑什么不好笑,都是你们来定义的。”这句话对应真实的现实世界,影射了我们文明社会的规则。如果这种规则遭到破坏,社会就会陷入无序。 “他人即地狱”,最先出现在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萨特的戏剧《禁闭》中,根据萨特的解释,当我们与他人关系恶化时,我们会因为自己的欲望和眼光受到干预而变得不自由和痛苦。 在《他人即地狱》中,男主在职场上不受同事待见,产生憎恨之情,一怒之下摔了同事的键盘并殴打了同事。而在生活中,男主图便宜入住了一家考试院,入住后才发现考试院里的每个人都是病态杀人犯,其中为首的牙医决心将男主转变为自己的同类人,由此引发了男主的心理扭曲和转变。 同类型的影视作品其实已经很多,包括《沉默的羔羊》《汉尼拔》《杀人回忆》等,有趣的是,这一类电影虽包含一些犯罪、暴力等内容,其引人思考之处却不在于此,而在于其对人性的探讨,即当人类面对自己最本真的欲望时,是否会屈服? 我们或许难以理解《他人即地狱》中的病态嗜好,但我们却都体验过当你接触某样东西并逐渐迷恋上它的全过程。这就是这部剧让人后怕之处,如果有一天,我们也体验到了这种快感并且有了这样的权力,我们是否还愿意遵守社会规则?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我们再进一步思考,如果你所处的环境是社会的底层,而你只是一个被社会遗忘的边缘人物呢? 这部剧设定的语境就是如此,一群被社会抛弃的人们,在无人关心的角落,任由自己的欲望滋长,除了杀人,双胞胎长期虐杀小猫,房东太太长期给老人下药骗保……这就有点像我们在人前注意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尽量保持优雅,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却会享受挖鼻屎、放臭屁的快感吧。 换句话说,正如《小丑》中描述的哥谭市,官商勾结、政府腐败无能,没有公共福利,城市老旧失修,鼠疫横行,人情冷漠,在这样的环境中,只要培育他的土壤已经具备,无数的“小丑人格”便有可能释放。 《他人即地狱》没有给观众解决办法,而是留给观众自己去思考。一个人之所以会成为变态,是与生俱来的吗?有研究表明,许多变态天生比常人缺乏共情性,即缺乏同情心,但也有人说,变态的养成与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一个从小饱受父母虐待的小孩自然不会对父母充满爱。可见,变态心理和个人性格一样,具备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要想防止变态的生成,从这两方面入手倒不失为一个好的思路。 而小丑的角色设定是大亨风流一夜的产物,他与蝙蝠侠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这也印证了光明与黑暗总是一胎双生的社会学命题。个人的抉择显得尤为重要,哪怕生在光明,不朝着阳光生长,也会生出恶果;活在阴暗中,只要不被黑暗挟持,极力向着阳光,也能活出自己的春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25860f274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