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集疏注》札记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人。他是晚唐著名诗人之一,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多忧心国运、亦多抒写怀才不遇,感伤之作。他善用比兴,色彩瑰丽,精于用典,形成了缜密婉丽、旨趣深微的艺术风格,发展并丰富了我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版本介绍 《李商隐诗集疏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5年北京出版,叶葱奇疏注,原文以清·朱鹤玲本为底本,参酌北宋本、南宋本(清·陆敕先校订本)、清·钱谦益抄校本,及《才调集》、《瀛奎律髓》、《文苑英华》、《唐音统签》、《全唐诗》等,分辨优劣,择善而从。李商隐诗的次第,本注本依宋本三卷旧次,而将可以考定为某一年的作品附其题于年谱,并于目录中分注于各诗题下。本注本总撷诸家旧注之长,结合个人历年探索所得。凡诸家旧注精当可采者均尽量采录,并一一标明。讹误者改行引正,至于应注未注者则一一予以增补。本注对于征引的古籍均一一标明。诸本异同之字,凡可供参考者,均于『注释』中分别注明。此外,为使读者更好理解、体味原诗的精神、主旨等,本注于『注释』之外,另具『疏解』,对于篇中之兴寄、寓意等撮要阐发。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诗以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思华年”三字点明主旨,体现诗人对华年往事的追思及对光阴流逝的无奈与惆怅。颔颈两联连用四处典故。如此凄美幻妙的朦胧意境背后,错综纠结的却是怅惘、感伤、寂寞、向往的情思。尾联诗人直抒胸臆:现在回想,一切都已恍如隔世,若非年少无知,何至如此。几层情感曲折之下,流露的是那种惘然若失。盛年光景,是人人最感叹的,而正值年少的我们,更不应虚度年华,蹉跎光阴。 《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诗中“接”字用的极为巧妙,与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有异曲同工之妙。“百尺楼高水接天”此句极意勾勒出高寒寥落的境地。后两句,诗人不仅勾勒出清秋霜月交辉的自然美景,还异想天开的认为霜月之神冒着寒冷争妍斗美,将原本清冷幽寂的景象转化成瑰丽生动、引人遐想的画面。 《楚泽》 夕阳归路后,霜野物声干。集鸟翻渔艇,残虹拂马鞍。 刘桢元抱病,虞寄数辞官。白袷经年卷,西来及早寒。 此诗“残红拂马鞍”一句中“拂”字用的极为精妙,相比“映”“照”等字,“拂”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现出残红的动态美。此外又给人一种宁静、温和之感。试想一下,诗人骑着马,闲情散步于楚泽路边,夕阳西下,余晖轻拂马鞍,秋高气爽,何等惬意,令人沉醉。此外末句中的“及”字也用的很妙,对新秋令人快意的凉爽写的十分透澈。 1 《巴江柳》 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好向金銮殿,移阴入绮窗。 此诗诗人以柳自喻客寄巴蜀,表达诗人希望有人援引,可以内调的愿望。“好向金銮殿”一句已将诗人之意表露分明,而后一句“移阴入绮窗”又以柳树暗喻自己希望内调。如此明暗结合,恰到好处。此外,此诗写的绝妙之处还在于“柳色绿侵江”的“侵”字,赋予柳树动态之感,而映衬出柳色之绿,表达诗人毛遂自荐之意。 《石榴》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此诗前两句描写了榴枝婀娜多姿,果实累累,味道鲜美。后两句诗人站在石榴的角度羡慕瑶池碧桃树的长寿,以此抒写诗人红颜易逝之感。 《忆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此诗诗人从小处落笔,虽说忆梅,实为思乡。前两句写诗人长期羁留于遥远异乡,却深深向往着故乡的美好景物。后两句写的极为精妙,婉曲有味,诗人明明恨自己不能归乡,却说故乡的寒梅开花太早,老是不等自己归来。 《梦泽》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此诗题材取于“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首句通过描写眼前一片荒凉肃杀的景象,渲染出一股悲凉、凄惨的气氛。次句诗人更是通过夸张的手法,使人更觉悲惨。后二句更是具有讽刺意义,是对统治者的自私腐朽和希求宠幸者的愚昧可笑的痛加鞭挞。诗人并非针对宫女本身,而是讽刺那些趋时昧俗的官僚而发。 《代应二首》(其一) 沟水分流西复东,九秋霜月五更风。离鸾别凤今何在,十二玉楼空更空。 本诗中最喜末句“十二玉楼空更空”,极言楼中长久空旷,给人一种寂寥、孤独之感。本诗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描写出与人离别的苦痛与孤寂,旨在劝人应珍惜芳时,不要轻易别离。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在此本《李商隐诗集疏注》中,叶葱奇先生对于诗中“断肠”二字的注释是“唐人诗中‘断肠’往往即今俗话‘多可爱’之意”。初读此诗,对于“乐游春苑断肠天”这句甚为不解,认为其前后有矛盾,既有“乐游”又如何“断肠”呢?但若以“多可爱”来理解“断肠”而字,一切就自在情理之中了,前二句是写出了诗人回溯少年及第时的春风得意。而后二句,“如何肯到”四字体现诗人极为悲怆、沉痛之感,又加以“斜阳”“蝉声”借此表现诗人自 2 身所遭忧伤、催抑,表达诗人感慨如今坎坷、憔悴的人生,与往年春风得意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夜半》 三更三点万家眠,露欲为霜月堕烟。斗鼠上堂蝙蝠出,玉琴时动倚窗弦。 本诗前三句是诗人对于深夜的极其细致的描写,其中“三更三点”更是显现出夜已极深。诗人前三句仅仅只是景物描写,丝毫不提及诗人自身,而直至末句才点出诗人独不能睡,这种有意而故不出的写作手法,是本诗的亮点所在。 《东还》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 本诗中“秋风动地黄云暮”一句中“动”字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秋风萧瑟,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也丛冢看出本诗为李商隐失意之余,借以排遣之作。 《板桥晓别》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此诗题为“板桥晓别”,自然是离别之作。前三句点明诗人即将里区,末句是站在女方的角度来写,突显出离别的痛苦。值得一提的是,“水仙欲上鲤鱼去”这一句,将“水仙”动态化,拟人化而暗喻自身的离去,十分精妙。 《天涯》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李商隐的这首《天涯》言简意赅,仅仅二十四字,却情韵深厚,语言又明白如话,无难懂之字,虽如此,但依然十分宛转多姿。在如此浅俗易懂的文字下,潜藏着何等深沉的悲慨。前二句诗人描写春日良辰,偏偏流落天涯,已在天涯,却无奈又要匆匆送走春日,真是凄怆至极。后二句,“莺啼”与“最高花”一语双关,“啼”既指啼叫,又指啼哭。黄莺啼叫本无眼泪,诗人利用其丰富的想象,进一步设想哭出的眼泪能湿透高枝上的花朵,精妙至极。“最高花”既指高枝上的花朵,又暗语在高位者,含蓄地表达诗人希望黄莺悲鸣能替自己陈述情怀,感动当权者。 《微雨》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本诗通篇写 “微雨”,空灵入神。微雨是极不易被察觉的。诗中的描写从微雨初起,只是随着林间的雾气浮动,再到逐渐分得了夜晚的凉意,既而即使远隔窗户,也能感觉寒气透入户内,侵逼到闪烁的灯火上,最后到空寂的庭院里所听见的近处水面传来的细微淅沥声,表现出微雨带给人的多方面感受,极其细腻,显示了作者写景状物观察入微的纯熟技巧。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2593841fc4ffe473368ab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