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一气的四字成语解释 用沆瀣一气造句 篇一 〔1〕酒店掌柜是和当地所有的大政客沆瀣一气的。 〔2〕我纳闷是否他不喝酒这个事实有助于把他跟他的客人们截然分开,因为我觉得随着沆瀣一气的欢闹的高涨,他却变得越发端庄了。 〔3〕其改革因循守旧,片面追求财政收入,与引岸专商沆瀣一气,致使食盐运销制度的改革陷入停滞状态。 〔4〕肆南当地的军官早就与叛军沆瀣一气,连淮上和淮下两省直属于慧王的联军也在隔岸观火。 〔5〕之前黄明黄大哥与你们有过沟通,我们可以沆瀣一气,共同来对付那个狗皇帝,只要我们同心合力实力和势力定会强大起来。 〔6〕它高效顺畅,上挂下联,各尽所能,各得其利;它利欲相投,沆瀣一气,互相庇护,能量惊人。 〔7〕大师尚且可以“自损〞,说明一团和气甚至沆瀣一气的乡愿帽子,真的不用继续戴下去了。 〔8〕如果定点企业再为了追求高额回报,与一些蛀虫蛇鼠一窝、沆瀣一气的话,助长奢侈浪费之风,甚至贪污腐败之气,那么国家财产损失浪费终将难以防止。 〔9〕如果人云亦云、好歹不分、良莠不辨、沆瀣一气,狼狈为奸,藏污纳垢,致使“污垢〞越积越厚,这样势必给社会带来更大的不和谐。 〔10〕有些地方的三青团?被复兴社分子操纵?堕落成了特务组织?与军统?中统沆瀣一气?设立青年劳动营?关押?迫害爱国进步青年。 沆瀣一气的典故 篇二 在唐朝时,要想当官是要考科举的,,唐僖宗时,有一官员,名叫崔沆,曾任“中书侍郎〞等职。乾符二年,他被派当主考官,主持朝廷考试事宜。这次应试的人中间,有一个名叫崔瀣的,颇有才学。 主考官崔沆连日批阅考卷,批到崔瀣的卷子,大为赞赏,连声叫好。发榜那天,许多人围榜观看,有的还高声地念着名单。突然,有个人向站在他身旁的崔瀣连声道喜,原来崔瀣榜上有 第 1 页 共 2 页 名,考中了。 按当时规矩,科举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崔瀣不免要以门生的身份,郑重其事地前去拜谒“恩师〞崔沆。别人见他不但任官特快,而且所任官职也特好,待遇显然与众不同,因此不免疑心:“崔沆和崔瀣,是有特殊关系的吧?〞有人更进一步断定:“那还用说,瞧他们两个的名字就明白了!〞俏皮的还加以嘲笑道:“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由于上述故事,后来“沆瀣一气〞就流传而为成语,用来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一起。 渐渐地,"沆瀣一气“从一句玩笑话变成了一个含贬义词的成语。 沆瀣一气典故 篇三 瀣,是夜间的水气,有人说是露气,也有人说是夏天半夜里上升的地气。 例如《楚辞·远游》有“餐六气而饮沆瀣〞,王逸注:“沆瀣,夜半气也。〞《汉书·司马相如传》有“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应劭注:“沆瀣,北方夜半之气也。〞《列仙列》描写仙人陵阳子的神话故事也说:“春食朝霞,夏食沆瀣。〞可见“沆瀣〞一词,原来并不是什么贬词,但是后来作为成语“沆瀣一气〞,就不是一句赞美的话了。这是从唐朝的一个故事开始的。 据说,唐僖宗时,有一官员,名叫崔沆,曾任“中书侍郎〞等职。乾符二年,他被派当主考官,主持朝廷考试事宜。这次应试的人中间,有一个名叫崔瀣的,一经录取,马上就当官上任了。别人见他不但任官特快,而且所任官职也特好,待遇显然与众不同,因此不免疑心:“崔沆和崔瀣,是有特殊关系的吧?〞有人更进一步断定:“那还用说,瞧他们两个的名字就明白了!〞俏皮的还加以嘲笑道:“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这个故事,载宋人钱易编撰的《南部新书》。 所谓“座主〞,即主考官。科举时代,应试者称主考官为“座主〞,自称“门生〞。由于上述故事,后来“沆瀣一气〞就流传而为成语,用来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一起。 第 2 页 共 2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2a821814a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