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天的几首古诗词 描写春天古诗词 1.《好事近·梦中作》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文字赏析 上片是写词人梦中看到美景。“春路”两句,写景兼点时令,采用白描手法写活了一个春天。其妙处在于两个动词,一个是“添”字,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一场春雨滋润了万物,促使含苞山花绽开,于是花儿多了起来;另一方面,春雨来得及时,山花开得迅速,词人在不知不觉中突然感受到雨露滋润、春天美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另一个是“动”字,它将春花与春色有机地融为一体。春花是春天使者,是春天代表性景物,当满山鲜花盛开、争奇斗妍,就能呈现出一个生机勃勃、气象万千春天。“动”字抓住了这层含义,用得恰到好处。“行到”两句,进一步描写构成明媚春光千百只黄鹂。这黄鹂不仅是视觉形象,同时又在听觉上给人以音响。在这春气浮动、姹紫嫣红深山里,群乌荟集,戏嬉喧闹,交相和鸣,加上小溪潺潺声,真美妙动人。 下片是写词人醉酒。“飞云”二句传神地描写了天空由阴沉多云转为澄澈蔚蓝,进一步说明春天多姿多彩。云在眼前飞,变幻成龙成蛇,一屈一伸,怪状迭出;不久,这些奇形云块又慢慢地淡化,最终完全消失,而晴朗、明丽天光普照四方。这既是指天色而言,又是心情流露。醉卧二句,是说面对这美好春光,词人禁不住狂饮起来,以至于醉了,美酒和春色已完全融化在醉得不省人事作者身上了。这是一种醉倒春光、身与物化人生境界:不图名利,恬淡自适,神游万物之表,与天地山水共存。 2.《东溪》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作品鉴赏 三、四两句,写“看水”时所见岸旁之景。元代方回赞为“当世名句”(《瀛奎律髓》);清代纪昀赞为“名下无虚”(《瀛奎律髓评》);陈衍也说“是名句”(《宋诗精华录》)。它妙在那里,宋代胡仔说:“似此等句,须细味之,方见其用意”(《苕溪渔隐丛话》)。 第四句写岸旁老树,春深着花。此亦乡村常见之景。但“老”与“丑”往往相连,说它“无丑枝”,是作者新意。这样写,不仅使这一平常村野增添几分春色,更重要是反映了作者心情。欧阳修说梅尧臣“文词愈清新,心意难老大,有如妖娆女,老自有余态”(《水谷夜行》)。“老树着花无丑枝”正是“老自有余态”,正是作者“心意难老大”自我写照。 这两句合起来看,那就是写出了一个清淡平远而又生意盎然自然景象,又写出了一个活静自得而又老当益壮人物心情。每句前四字写景,后三字写意,边写边议,有景有意,而意又饱和在情中,使景、情、意融为一体。从而既写出深层含义,而又保持鲜明、生动形象,它成为“名句”,其妙处是可以说清。 3.《城西访友人别墅》 朝代:唐代 作者:雍陶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4.《满江红·敲碎离愁》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栏干曲。 5.《春草》 朝代:唐代 作者:唐彦谦 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 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33ed973d8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