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07564唐宋词研究自考试题及答案(文字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7年07月07564唐宋词研究 一、单选题 1、“词为艳科”是()提出的一个概念 A、王国维 B、缪钺 C、况同颐 D、胡云翼 2、“独上高梭,望尽天涯路”被王国维借用比喻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第()种境界。 A、一 B、二 C、三 D、四 3、陆游所作()一词的词牌名是《卜算子》。 A、“红穌手” B、“当年万里觅封侯” C、“驿外断桥边” D、“雪晓清笳乱起” 4、“只感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一词是以()为抒线索。 A、黄河 B、长江 C、珠江 D、淮河 5、晏殊和晏几道是()关系。 A、兄弟 B、父子 C、师生 D、朋友 6、下列属于岳飞所作的词是 A、《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B、《满江红》(怒发冲冠) C、《减字木兰花》(独行独坐) D、《诉衷情》(当年万里) 7、易安体得名于 A、朱敦儒 B、朱易安 C、李清照 D、朱淑真 8、号为白石道人的词人是 A、姜夔 B、王沂孙 C、蒋捷 D、史达祖 9、下列不是词的别称的术语是() A、曲子 B、长短句 C、南曲 D、依声 10、最早将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的是 A、顾从敬 B、陈耀文 C、邹祗谟 D、王士祯 11、正式将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并举的是 A、胡仔 B、张耒 C、王士祯 D、张綖 12、()王士祯依据词风的不同,将词分为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 A、清初的 B、明代的 C、清末的 D、北宋的 13、辛弃疾的的籍贯是 A、太原 B、合肥 C、济南 D、临川 14、文学史上依曲拍填词的最早记录是()的《忆江南》 A、李隆基 B、温庭筠 C、刘禹锡 D、白居易 15、()的《栩庄漫记》评价皇甫松之词如“初日芙蓉春月柳” A、李冰若 B、温庭筠 C、韦庄 D、白居易 16、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歌咏的是()西湖四季的景物。 A、颍州 B、杭州 C、惠州 D、苏州 17、李清照《一剪梅》“此销无计可消除”的下一句是 A、人比黄花瘦 B、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C、应是绿肥红瘦 D、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18、《龙洲词》的作者是 A、陈亮 B、辛弃疾 C、刘过 D、刘克庄 19、辛弃疾《水龙吟》“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中的“刘郎”指 A、刘过 B、刘备 C、刘邦 D、刘克庄 20、“家白石而户玉田”中的“玉田”指的是 A、王沂孙 B、姜夔 C、张炎 D、吴文英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词的“四分法”是指把词分为()等四种。 A、令 B、引 C、近 D、慢 E、调 22、白居易的《忆江南》主要是对()的回忆 A、苏州 B、杭州 C、连州 D、黄州 E、惠州 23、秦观在当世即雅擅名声,后世也赞誉不断,他曾被誉为 A、今代词手 B、宋一代词人之冠 C、“苏门四学士”之 D、古今一大转移 E、宋词鼻祖 24、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的学者有 A、王灼 B、朱熹 C、胡仔 D、杨慎 E、任二北 25、被近代陈廷焯称为“词坛三绝”的是 A、清真词法之密 B、白石词格之高 C、碧山词味之厚 D、清真词味之厚 E、白石词格之密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李清照是提出词“ ”的词人。 27、词集《渭南词》的作者是() 28、《花间集序》的作者是() 29、姜夔《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吟咏的是() 30、词的前身是“胡夷里巷之曲”,其中里巷是指() 31、(),红杏枝头春意闹。 32、王资石《挂枝香》(登临送目)中的“ ”指的是金陵。 33、曲子侧重强调其背乐性,()转而以文学性为主。 34、吴文英《 》一词共分为四片。 35、今宵酒醒何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况周颐的“词心词境”说。 37、简述冯延巳《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情景交融的特点。 38、简述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词的内涵。 39、简述晏殊《山亭柳》(家住西秦)中描写歌妓才艺的手法。 40、简述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所体现的田园情怀。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41、分析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的叙事性和客观性。 42、分析苏轼《八声甘州》(有情风)表现的归隐之愿。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DACBB BCACA DACCA ABCBC 二、多选题 ABCD AB ABC ABCE ABC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别是一家 27、陆游 28、欧阳炯 29、蟋蟀 30、中国民间 31、绿杨烟外晓寒轻 32、故国 33、长短句 34、莺啼序 35、杨柳岸、晓风残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1)况周颐的词心词境说,相当于创作中主客体的关系。(2分) (2)词境相对客观,所以“境之穷达,天也,无可如何者也”(1分 (3)词心相当于创作主体,是天资、学力、阅历的综合反映。(1分) (4)词的创作就是词心与词境的有机结合,两 者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2分) 37、(1)通阙以萧索的清秋夜景为背景,将闺中思妇触景生情、思量旧欢、孤寂难耐的心理描写得淋滴尽致。(2分) (2)“萧瑟”,二字不仅形容清秋的特点,而且使以下各种秋天景物的描写也染上萧瑟的色彩。(1分) (3)作者一一叙写清秋凄凉之景。(1分) (4)作者用笔凝重,而情景相合无垠。(1分)将人之憔悴与秋之萧索打成—片。(1分) 38、(1)此词艺术上在温庭筠的作品中有代表性,(2分) (2)有人认为是“感士不遇”(1分) (3)有人认为是兴到之作,未必有很艰深的命意,只是写离愁别恨的阔怨而巳。(1分) (4)一个女子的青春有限,一个忠臣的生命也有限,此词所表达的女子的深闺寂寞也不妨与忠臣的被冷落对应来看。(2分) 39、(1)“家住西秦”四个字,暗示出此歌女乃是深受西秦地域文化熏陶的不凡女子。(2分) (2)“博艺随身”直言其才艺之不凡。这两句是总写其不凡身世和过人才艺。以下分写其著词之尖新和唱曲之高扬(2分) (3)晏殊所描写的这位歌效,不惟尽得名贵之蜀锦,而且数量惊人,其伎艺之精,才色之佳,已无须赘言。“不负辛勤”四字,则说明歌妓所得并非名实不剧,而是博艺在身,辛勤劳作的自然回报。(2分) 40、(1)开头两句,写视觉和听觉,“清风半夜”为其关键。(1分) (2)鹊之惊起,并非缘于明月本身,而是由于清风徐来,月为云遮,所以,原本安息在枝头的乌鹊被或明或暗的月光变化惊醒了。而且不仅乌鹊被惊醒了,连树枝上的蝉也被惊醒了,鹊惊蝉鸣,夏夜因此而喧闹起来(2分) (3)接下视角从树枝移到稻田,那稻花的清香让辛弃疾和他的同行者感受到丰收的临近,那盛大而壮观的蛙声,更好像是奏响了丰收的序曲。(2分) (4)辛弃疾不仅对农民付出了极大的关怀,而他自己也因此拥有了一种田园情怀。(1分) 五、分析題(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41、(1)这两首属联章词。(1分) (2)所谓联章词就是以两首或多首同调、异调的词组合成一个套曲,用以歌咏某一类题材。(1分) (3)联章词一般多叙事,(1分) (4)这两首词都是为追念旧欢而作,作于与情人分别一周年后,构成一段完整的情感历程(2分) (5)前首上阙回忆去年离别情景,点明具体时间和心理苦况。(2分) (6)下阙由回忆而渐入梦境。(2分) (7)后首通篇记叙梦境,对梦中相见情景记述尤为真切。(2分) (8)合观这两首词,由忆而梦,由梦而醒,叙事情节自然合理(2分) (9)而且语言本色,不假修饰,带有明显的唐代民间词痕迹。(2分) 42、(1)通观苏轼、参寥如影随形的交往经历,才可见出苏轼“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的深情高谊。(3分) (2)也正是因为他与参寥有这么一段披肝沥胆的经历作为基础,所以苏轼在忘却世间机心,意欲归隐时,才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参寥,希望熊把这一份情谊在清净隐逸的世界里得以延续。(3分) (3)煞尾数句便借谢安、羊昙的典故表达了遥接谢安雅志、一意归隐的愿望。(3分) (4)苏轼化用典故,以谢安、羊昙分别比喻自己和参廖,也是以此为鉴,以免遗憾终生之意。(3分) (5)苏轼生平是一直以遥接谢安雅志自勉的,他在其他词作如《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等中,也屡次运用这一典故,可见其心仪之深。(3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365ca742e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