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河南省新乡市金太阳高一12月选科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时间:2023-02-01 06:22: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22~2023学年新乡市高一“选科调研”第二次测试

历史参考答案解析



1. C【解析】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均在不同程度上废除了所在诸侯国内贵族的世袭特权,故C项;发展封建经济、实行精兵简政和加强中央集权并不是材料信息所反映的两场改革的共同点,故排除ABD三项。

2. B【解析】“胡”在中国古代常作为周边少数民族的通称,匈奴自战国后期屡屡侵犯各诸侯国的土地,并占据了河套地区,对秦朝统治中心——关中地区——造成严重威胁,材料中的谶言正好为秦始皇北击匈奴提供借口,故选B项;秦始皇即位之前,秦国已定都咸阳,排除A项;西南夷和百越均不对秦朝统治构成威胁,不足以被认定为“亡秦者”故排除CD两项。

3. D【解析】材料所示局面的本质是关东地区豪强地主势力的崛起,豪强地主势力的崛起以大规模土地兼并为前提,易激化社会矛盾,故选D项,排除A项;豪强地主的庄园经济属于自然经济范畴,并不会推动长途贩运发展,故排除B项;豪强地主崛起与少数民族内迁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C项。

4. D【解析】从图中核心人物的服饰与曾经中原王朝的天子服饰相同,出巡活动遵循中原王朝仪仗的情形来看,材料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参照汉俗进行官制和风俗改革,故选D项;图片无法体现北魏孝文帝在改革中要求说汉话、用汉文以及建立封建土地制度、迁都洛阳等举措,故排除ABC三项。

5. B【解析】据材料可知,李世民用实际行动倡导节俭之风,上行下效,这一风气对“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故选B项;A项表述与唐太宗统治时期的史实不符,故排除A项;从材料看,唐太宗的主要意图在于巩固统治,故排除C项;经过隋末农民战争的洗礼,唐初阶级矛盾相对缓和,故排除D项。

6.B【解析】唐朝前中期通过增加宰相数量,利用相权之间的相互牵制来加强皇权,故选B项;A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宰相之间相互牵制也容易导致推诿现象,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排除C项;群相制属于中央行政制度,并不属于监督机制,故排除D项。

7. A【解析】《齐民要术》对不同农作物种植的搭配及土壤选择提供了具体而实用的建议,这反映了该书崇尚精耕细作,故选A项;材料信息并未涉及改良工具和辩证思维,也无法判断这些建议是否来自观察积累,故排除BCD三项。

8.D【解析】宋太祖采取凶年招兵的政策,这一政策容易导致士兵数量的剧增,同时加上这些士兵缺乏为国捐躯的觉悟,必然导致禁军战斗力的削弱,故选D项;这一政策有助于消弭灾民的反抗斗争,故排除A项;凶年招兵具有社会救济的性质,但“助长懒惰的世风”这一表述夸大了社会救济的消极影响,故排除B项;材料现象与藩镇割据无关,故排除C项。

9.C【解析】据材料可知,由于疆域内自然环境和民众生活方式差异大,辽国的政治中心每年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进行有规律的迁徙,故选C项;这一制度无法体现统一天下的坚定意志


军事实力的强大,故排除AB两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

10.A【解析】据材料可知,从中唐至宋初,南方地区的财富对于国家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初唐和盛唐时期相比,南方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故选A项;BC两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C两项;宋初财政危机相较于晚唐并不严重,故排除D项。

11. C【解析】元朝将程朱理学作为科举考试命题和评卷的重要标准,认可理学作为官方哲学的地位,故选C项;材料并未涉及元朝的儒学理论,故排除A项;元朝科举仍然采用考试模式,并非特别看重道德,故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民族歧视政策没有直接联系,故排除D项。

12. 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判断出地图所示战役为戚继光领导的台州大捷,这场大捷基本荡平了浙江地区的倭寇势力,故选A项;BCD三项均不是台州大捷的影响,故排除BCD三项。

13.C【解析】明朝苏州社会风气从崇尚节俭到攀比奢侈,这主要源于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当时的主流观念并未发生转变,故排除A项;程朱理学的僵化并不是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故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早在南宋已经完成,故排除D项。

14.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商皆本”是黄宗羲独有的思想,故选D项;顾炎武、王夫之没有明确提出“工商皆本”,故排除AC两项;李贽为明朝晚期思想家,并非明末清初思想家,故排除B项。

15.A【解析】列强在中国修筑铁路,将近代工业文明引入中国,具有一定建设性,但列强通过欺骗方式获取土地,还依托洋行成立相关公司,这些行为便利了列强侵略,同时也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具有一定破坏性,故选A项;外商企业始终以逐利为目标,材料并不能体现其虚伪性,故排除B项;列强需要通过欺骗的方式获取土地、运输资源,说明清政府对通商口岸仍具有一定管辖权,并非腐败不堪,故排除CD两项。

16.B【解析】据材料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受到《马关条约》的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B项;清末新政开始于1901年,且为应对统治危机而被动展开,故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鸦片贸易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故排除D项。

17.1)变化:人口增多;经济恢复和发展;社会趋于稳定;国力增强。(2分,答出两点即可) 原因: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与民休息政策的实行;生产力的发展。4分,答出两点即可) 2)意义:有利于政治稳定;维护了国家统一;为反击匈奴侵扰奠定了基础;为后世所效仿和借鉴。(6分,答出三点即可)

18.1)背景: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财政危机严重;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张居正主政时期,内阁权力较大。(6分,答出三点即可) 2)进步之处:彻底废除了人头税实现了赋役合并以及税收的货币化。(2分)

简评:简化了税收,便利了政府征收赋税;削弱了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促进了人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39de548ab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