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考考前提分生物仿真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研究表明某些肿瘤细胞中MDR基因高度表达后,会使这些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抗性增强。MDR(多耐药基因1)的表达产物是P-糖蛋白(P-gp),该蛋白有ATP依赖性跨膜转运活性,可将药物转运至细胞外,使细胞获得耐药性。而P-gp转运蛋白低水平表达的癌细胞内,某些化疗药物的浓度明显升高。结合上述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gp转运蛋白转运物质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B.P-gp转运蛋白可将各种化疗药物转运出癌细胞 C.化疗药物可提高P-gp转运蛋白基因高度表达的癌细胞比例 D.提高癌细胞P-gp转运蛋白的活性为癌症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验证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时,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葡萄糖 B.验证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作用时,先饥饿处理再注射胰高血糖素 C.验证促性腺激素的作用可用垂体提取液处理的饲料饲喂实验动物 D.验证甲状腺激素促进发育作用可用含甲状腺制剂的饲料饲喂幼龄动物 3.某种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突变使mRNA中部出现一个终止密码子,导致外壳蛋白无法合成,噬菌体不能增殖。但这种噬菌体能在大肠杆菌C品系中顺利增殖,释放子代噬菌体。下列假设最合理的是( ) A.大肠杆菌C品系中某种突变型tRNA能识别并结合该终止密码子 B.大肠杆菌C品系中的某物质能定向诱发噬菌体DNA回复突变 C.大肠杆菌C品系中的核糖体能够跳过终止密码继续向前移动 D.大肠杆菌C品系中存在该突变mRNA的互补RNA,辅助其翻译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来测量H2O2酶催化H2O2反应放出的O2含量,在最适条件下将反应室旋转180°,使滤纸片与H2O2溶液混合,每隔30s读取并记录注射器刻度,共进行2min,得到如图2所示曲线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仅改变滤纸片的数量,可以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B.若仅提高环境温度,实验结果如曲线②所示 C.若仅提高H2O2溶液pH,实验结果如曲线③所示 D.若仅改变滤纸片数量,实验结果均如曲线①所示,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5.图示为果蝇的精原细胞中部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只显示两对同源染色体),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基因A/a与基因D/d会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进行自由组合 B.如果产生ABd精子, 一定是发生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 C.基因D/d的分开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D.检测基因D/d分子结构, 碱基种类和排列顺序都是不同的 6.下图为生物体内3种有机分子的结构,其中①仅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最可能存在于叶肉细胞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B.②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吡罗红可使其呈现红色 C.③的合成总是伴随着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相 D.②和③的分子组成上都含有五碳糖 7.核糖体RNA(rRNA)通过转录形成,与核糖核蛋白组装成核糖体前体,进一步成熟,成为翻译的场所。翻译时rRNA参与催化肽键的连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rRNA的合成需要核DNA做模板 B.原核生物中也有合成rRNA的基因 C.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可缩短一条肽链的合成时间 D.rRNA可降低氨基酸间脱水缩合所需的活化能 8.(10分)某植物的株色紫色(B)对绿色(b)为显性,B、b位于第6号染色体上。把经过X射线照射的紫色植株的花粉授予绿色植株,F1代中出现一株绿色植株。F1紫株和绿株的第6号染色体的组成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中紫株的基因型为BB,绿株的基因型为bb B.该绿色植株的出现是由于紫色基因突变导致的 C.F1中绿株与紫株相比,其他性状也可能存在差异 D.图中F1绿株的两条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 二、非选择题 9.(10分)腓骨肌萎缩症亦称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其遗传方式可能有多种情况。下图是某研究小组经过家系调查绘制的遗传图谱,其中Ⅲ11与Ⅲ12为同卵双生,Ⅱ3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 (1)上图家系中该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Ⅲ10患病概率为__________。 (2)若Ⅲ11和正常男子婚配,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男孩,除Ⅲ10未知,家族中其他成员色觉均正常。则Ⅲ12和正常男子婚配,生一个色觉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该红绿色盲基因来自第Ⅰ代中的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3b32d4d74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