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二户来学校中学部由国珍 近日看完了新版《红楼梦》,忍不住又将《红楼梦》书看了一遍。 又赚取了我一把把的眼泪: 晴雯死得冤,黛玉死得惨,尤三姐死得刚烈„„《红楼梦》是了不起的。《红楼梦》是伟大的。现在想来,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 作者曹雪芹自己说得很清楚,他写作的目的就是要“使闺阁昭传”,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知道“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使其泯灭也”。封建眼光把女人看作“贱人”,第二等的人。曹雪芹却说: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我实愧则有终,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他为了这个目的来写,也的确写得很成功。在他笔下,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晴雯、鸳鸯、紫鹃、平儿„„几十个青年女性,不仅仅是美丽、不仅仅是聪明,而且首先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的,“行止见识”不凡的,有独立人格的人。 在她们之中,还有一个男孩子贾宝玉。贾宝玉不仅爱她们,尊重她们,还尊重世界上一切青年女性,他真心坚信“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真心坚信“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这个贾宝玉,其实倒是女娲补天石锻炼而成的“通灵宝玉”的化身,真正是“山川日月之精秀”。《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 故事的中心地位,是贾宝玉和他的表妹林黛玉,表姐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纠葛。宝玉在黛玉、宝钗之间究竟爱谁,贾府究竟选谁作宝玉的妻子,这是一个大问题。悲剧产生于两个选择的不一致。宝玉越来越发现黛玉是唯一知己,宝钗虽也可亲可敬,心灵上总有一层隔膜。 贾府的当权者们即宝玉的祖母和父母,则是越来越发现宝钗符合贤慧儿媳的标准,黛玉的性格气质则隐隐含有某种叛逆性;宝钗能把宝玉的爱尽量克制 1 / 2 在礼法的范围之内,黛玉却往往作了执着的表露。悲剧尤其产生于两个选择的权威性大相悬殊,爱不爱谁,宝玉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但是,娶谁作妻子,宝玉自己是一点权利也没有的,一切决定于父母之命。于是,悲剧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结局。黛玉在宝玉与宝钗的礼乐声中焚了书稿与旧绢,悲屈扎挣着叫道“宝玉,宝玉,你好„„”便香魂一缕随风散。 环绕他们三人的还有一大群少女少妇,青春守寡的是史湘云、李纨,出嫁一年便被丈夫折磨死了的是贾迎春,远嫁的是贾探春,悲观绝望青春出家的贾惜春,跳井而死的是金钏儿,含冤而死的是秦可卿和鸳鸯,撞壁而死的是司棋,斥逐羞忿而死的是晴雯,被强盗抢去的是妙玉„„她们都是“薄命司”册子上注定没有好结局的人物。 就连宝玉的大姐贾元春,入宫得宠,晋封贵妃,全家沾光,该是多么幸福!总该不是悲剧了吧!可是,曹雪芹也把她列入“薄命司”的册子,写她奉旨回娘家省亲,说不尽的繁华热闹、富丽庄严之中,从头到尾却是一片呜咽哽噎之声,声声埋怨父母把她送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在艺术上达到“以乐景写哀”的极致。 总之可见,《红楼梦》不是某一个女性某一个问题上的悲剧,而是那个社会里青年女性的普遍悲剧。曹雪芹用她们的泪水酿成了芳醇甘冽的艺术之酒,这就叫做“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不是今日的读者多愁善感,而是我们怎能不深刻感受她们的悲剧?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49eb38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