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喂豆豆

时间:2023-05-10 16:30: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随笔:喂豆豆

孩子们活泼、好动、好玩,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因此需要生动形象的课程教育游戏教育便是不二的选择。将孩子的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孩子们能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乐,对于幼儿园教育的探究和持续性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在小班娃娃家里,大家在静静地观察孩子们玩“喂豆豆”游戏活动中,孩子舀了满满一勺豆子,颤颤巍巍地送到小动物的嘴里去,豆子撒的到处都是。此时老师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略显尴尬和窘促,而孩子依旧是机械性地重复着舀豆豆,喂豆豆。观察到此,对于“豆豆为什么会撒落一地?”大家现场进行了教研:识别(找问题症结)1、小班孩子由于年龄小,手的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差;2、老师投放材料太多,幼儿一满勺一满勺地舀;3、幼儿没有兴趣,只是重复机械性的动作;4、幼儿不正确的握勺姿势,也能导致豆豆洒落。症结找到了,老师的心中有了目标,在接下来的活动引导中,适当调整了材料的投放,先让孩子学会用勺子,再把投放的豆豆数量减少,给孩子一个明确的任务“绿泡泡今天要吃花生,我们来一个一个的喂它吧”教师顺便结合日常生活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我们吃饭时要一点一点,细嚼慢咽,不让饭粒掉到地上。

这次教研活动,我们不仅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收获更大的是:每位老师都深刻地感受到了教研的氛围,从而促使自己有了“研”的意识。于是我们针对小班“喂豆豆”游戏,就“怎样让课程的游戏化发挥更大的价值?”做了深入的园本教研:

(一)投放材料的调整。

首先,由大颗粒的豆豆过渡到小颗粒的豆豆,循序渐进;其次,由混装改为分装再到混装,让目标更明确;最后,将自然材料拓展到自制材料,丰富活动内容。

(二)加强游戏的目标性。

第一阶段:投放大颗粒的花生,并给孩子一粒一粒喂的指令。一周后,两粒两粒的喂,并随着孩子对数的认识递增。然后将花生换成绿豆,再给孩子一勺一勺喂的指令。在锻炼幼儿手的控制能力和协调


能力的同时,也渗透了手口点数的目标。

第二阶段:将豆豆混合,引导幼儿有目标地挑拣分类。“小青蛙今天就喜欢吃绿色的豆豆。“大狮子今天喜欢吃黄色的豆豆。”这样既激发了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又可以在识别颜色的同时练习事物的一一对应。

第三阶段:按排序的方法喂豆豆。“小动物今天想一个大一个小的吃。“小动物想一个黄一个蓝的吃。”在游戏中练习简单关系的排序。

第二、三阶段的材料也可以自制,关键是老师的目标性引导。孩子有目标的玩,才能发挥材料有用的价值,孩子们才会玩的有趣。

(三)实现区域之间的联动。在美工区自制小动物喜欢吃的水果或蔬菜,并与生活区链接,让幼儿在做中玩,玩中学,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有用和乐趣。

通过深入教研“喂豆豆”这个游戏活动,我们认识到:在游戏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对待不同的孩子,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游戏方法,控制好游戏难度。

只有深入解读好活动的目标,投放适宜的材料,教师适当的引导,目标达成了,才能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社会性发展。这其中,游戏即培养了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又在情感的满足和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价值。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主导活动,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指向于课程游戏化,从而培养孩子爱学习的天性。因此,孩子学习的内容不能脱离生活游戏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也应该和生活紧密相连。只要孩子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在游戏中愉快学习,接受知识,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就说明游戏化教学达到了最佳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4ad6d416c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