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赏读了《我,铅笔》这篇经典之作,文章由小见大,使我感触颇深。作者里德以铅笔自喻,简明扼要、令人信服地阐释了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在没有强制的情况下合作的可能性的含义。文章是作者以铅笔的口吻做自我介绍为开始,再分别从“数不清的前身”、“无人知晓”、“无人主宰”、“证据多得是”四个方面进行具体解释分析。 或许很多人认为铅笔是再平淡无奇不过的一件东西,可在作者眼里它却是向我们阐释经济学一些重要思想的“宝贝”。文章一开始就讲到铅笔的“家谱”,我认为这个“家谱”就是生产铅笔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一系列东西,生产材料、机器设备、人工、运输等等,它们是铅笔“家谱”里不可或缺的成员。再到具体分析的部分,铅笔那些数不清的前身,和它的生产过程如此协调是无人知晓、无人主宰的,后面很多的证据也加以证明了,这便是“看不见的手”在发挥效用。在没有强制的情况下,铅笔的“诞生过程”是那么尽然有序,那么不可思议,自由增加了社会生产资料合作的可能性,正如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出的:如果你能认识到我所蕴涵的那些不可思议之处,你就会愿意努力维护人们正在不幸地丧失的自由。 从这支小小的铅笔的自述中,我领悟到即使是一个很小的生产活动也包含着非常复杂而奥妙的社会经济关系,同时它们还有着自己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和了解社会。看不见的手或者市场的力量,是市场与其经济主体共同促使人的种种创造性整合在一起 ,在每个人掌握不同知识的情况下自动分工,促进效率,来满足经济主体的需要。 在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挥下,人们自由地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会很自然地去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和知识去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可以说,需求创造供给,需求决定供给。文章中以投递邮件为案例来给予我们启示:让一切创造性的活力不受妨碍地发挥出来。此处我想事实并不完全如此,这种自由能解决经济社会中的一切问题么?一切政府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都是对这种创造性活力的阻碍,抑制社会最大效率运转么?想必历史会给予我们否定的答案,1825年、1857年、1929年三次经济危机便是很好的诠释,市场调节是有缺陷的,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若政府只是经济社会的“守夜人”,那就没有了罗斯福新政,也没有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作者通过“铅笔诞生记”向我们展示了市场的巨大魅力,但我想同时也不应该渺视甚至忽略政府的作用。在美国发生次贷危机时,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不断上涨,美国政府还是会积极采取措施来拯救市场,例如挽救一些大型企业等。结合我国的实际来看,自从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国家经济水平迅速提高,而近几年我国房地产行业不断膨胀,面对不断攀升的房价,“房奴”一族应运而生,为此政府有力地进行了宏观调控,通过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阻止其无限制的膨化,使遥不可及的房价得到控制。 伦纳德·里德的这篇文章没有直接地告诉我们“看不见的手”是什么,隐含了什么,却完美地阐述了自由的重要性,市场的魅力。以己之见,市场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尽然有序进行的良方固然很重要,但同时政府作为辅助者,并不是一味地充当守夜人,对调控把握市场亦不可缺。所以,市场自发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应当共同存在并服务于经济社会,保证其正常地繁荣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4cf3ef3240c844769eaee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