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传统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时间:2023-02-10 21:22: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村落传统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作者:黄学军

来源:《人民论坛》2020年第08



【关键词】古村落 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古村落文化遗产集中反映出某一地域的民俗文化、生产生活习惯,青砖绿瓦、粉黛白墙的钟灵毓秀之美,是传统古村落最为突出的文化表现形式,体现出乡土中国得天独厚的人文底蕴。依托数字化摄影技术、虚拟化数字处理软件、大数据信息管理技术,对古村落历史文档、古建筑文化遗产进行扫描与处理,存储至相应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可以达到古村落文化遗产永久保护与传承的目的。

中国乡村社会的文化属性包含多个维度,传统人文景观、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都属于传统村落独具特色的文化内容,也是千年以来中国农业文明不断发展变迁的重要见证。根据《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已经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的乡村集体共有4153个,这些传统村落保留着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非物质文化景观资源,是区域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繁衍生息的根基。但与此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2010十年时间内,我国自然村由360万个减少至270万个,且多数为文物普查部门认定的古村落或文物建筑,且自然村落仍以平均每天250个的速度继续消失。而且不容忽视的是,不少古村落由于常年失修或无人居住,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采光通风、结构损伤等问题,这对古村落文化遗产的现代化保护提出新的要求。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各地区加大了对古村落的文化传承与保护,但仍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采取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模式,依托古村落开展大型旅游景区、文


娱旅游线路等的建设,这一开发模式对古村落的人文环境破坏较大,古建筑内部结构的大拆大建、商业化改造,使其丧失了原本的文化底蕴,千城一面成为古村落保护面临的主要难题。二是以保护古村落原始性为理由,对那些已经发生严重锈蚀、坍塌的古建筑不管不顾,任其在长时间腐蚀中逐渐消失,以上两种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模式都不可取,难以保证具有历史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的建筑得到有效保护。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地区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自然村中空心型古村落问题普遍存在,多数村民人文审美理念薄弱,在古村落文化传承中缺乏保护意识,基层村委会村落保护相关经费不足,对于古村落文化遗产景观的修复与建设,仍然处于对文物古迹研究的初级阶段。如河北井陉县大梁江村古村落,主要为明清时期古建筑,建筑用材仅仅包括水泥、砖瓦等廉价材料,长年风吹雨打侵蚀下,古村落原始的建筑样貌、自然景观已经破败不堪,但村委会却难以拿出足够资金对其进行修缮与重建。由于古村落处于深山之中,交通不太便利,难以吸引到旅游开发商、游客参与古村落建筑的观光和修复,这就使得古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面临着一定难题,那些传统历史遗存很可能在自然或人为力量作用下而逐渐消失。因此,对古村落进行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是破除文化实体难以保存的唯一路径,也是推动古村落文化永续传承的主要途径之一。

依托数字化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如高清摄像或扫描技术,以及Adobe PhotoshopAutoCAD3ds MAXMicrosoft Word等软件,加强古村落实体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遗存分类记录与呈现,形成传统历史文化、现有文化资源之间的一一对应,以实现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文脉传承的目标。首先,由地方政府指派专业管理人员负责,依托古村落的纸质档案、数字化档案,从多个维度对古村落历史风貌、人文特色进行数据采集,并将其建构成为完整的时间链序列,其中不同时间阶段存在多元化的文化景观要素,分别被存储于数据库的多个信息板块之中。在古村落实体博物馆,运用互联网技术将三维立体仿真建筑物、模擬动画视频,呈现给游客,供前来参观的游览者观赏古村落的历史文化演变进程,以及丰富多样的数字文化遗产、民俗文化形式,同时还可以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中,与旅游项目开发商、游客进行互动交流,以此完成古村落传统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传统古村落数字化保护与开发,需要对多维文化遗产数据信息,进行多元分层次的统计分析、存储与展示,为后续古村落文化遗存的重新修缮、保护研究及开发等提供数据服务支持。 其一,借助于数字摄像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古村落数字化服务平台。由村委会工作人员,使用数码相机、三维激光扫描仪等设备,对区域古村落内存在的传统文化遗产素材进行一一拍摄、扫描与归档,包括古村落平面纸质文档扫描,以及传统古建筑三维结构数据的立体化扫描,并将扫描后数据信息,上传至大数据云计算平台进行处理分析,然后分类存储至相应数据库中,构建起具有海量数据资源的古村落一体化服务平台,由此从多个维度形成古村落实体文化、虚拟文化资源转换与传承之间的互相对应。


其二,加快古村落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为广大游客提供网络化的文化交互体验。在对古村落文化遗产完成数据扫描、录入后,利用AutoCADAdobe Photoshop3ds MAX等软件,展开古村落建筑平面建筑的三维贴图、立体仿真模拟,构建起与实物相仿的古村落三维模型结构,将其投射于数字化的网络信息控制面板界面,其中GIS虚拟仿真面板包含古村落位置、自然景观概况、人文景观介绍、文化保护与开发现状等信息。城市游客群体可以在数字化博物馆网站页面,使用手机端、平板电脑端登录至古村落网页平台,浏览古村落不同时期历史文化的演变进程,从而直观感受到古村落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三,围绕古村落独特的民俗文化元素,开发数字化创意产品。近年来流行的口袋古村创意产品,包括数字手办、民风民俗猜谜、观光游览卡牌等数字化游戏互动产品,便于游客在古村落文化旅游中寓教于乐,发现乡村鲜为人知的传统民族文化与民俗文化,提高古村落文化旅游产业的品牌附加值和经济收益。比如:以敦煌莫高窟为主体的《恋恋敦煌》数字化创意产品,就是以数字微电影形式,全方位展现敦煌地区古村落特色历史文化、民风民俗风貌,游览者可以在手机APP客户端、微信小程序等平台,了解古村落文化背景、数字化旅游产业发展状况,以及数千名敦煌居民扎根大漠、修复与治理莫高窟的事迹。通过古村落微电影、创意动画等形式进行生动展示,使旅游开发商、城市游览者从真实的影像中,感受到古村落传统文化传承、文化资源保护的紧迫性,继而参与到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之中。 (作者为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方言学视域下的江华瑶族民歌研究(项目编号:18YBA04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陈思屹:《古村落旅游可持续性评估的初步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为例》,《旅游学刊》,2010年第1期。

罗小龙:《古村落遗产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探研——以南京江宁区杨柳村为例》,《中国农史》,2014年第4期。

姜玉峰:《古村落保护与文化传播意义——以上九山古村落为例》,《青年记者》,2017年第26期。

责编/孙垚 美编/杨玲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5e87facde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