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历史贡献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一共有三点:首先,列宁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整体性把握。第二,列宁是率先提出了马克思学说发展的概念。最后,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主要特点。指出在理论品格上,马克思主义是活的行动指南;在运作机制上,马克思主义是整体与局部的统一;在策略原则上,强调积极主动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这些都都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一、列宁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整体性把握。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整体性首先体现为其哲学基础的整体性,即是说,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建立在牢固而完整的哲学基础之上的理论体系。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哲学基础具体整体性的特征,主要有两个依据:第一,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整体性。[1]第二,辩证法的整体性。列宁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揭示了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具有较强的整体性特征。 其次,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它的理论来源及其内容构成上,列宁明确提出了“马克思的学说”及其三个极为重要的理论来源。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列宁指出,“马克思学说是人类在 19 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则完整而科学地解决了“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 [2]: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其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的生产。而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则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必然趋势,最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最大特色在于这种理论是直接面向实践的,可以说,它是一种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理论体系。 二、率先提出了马克思学说发展的概念 1913年,列宁为纪念马克思逝世30周年,从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撰写了《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一文,在这篇文章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概念命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列宁看来,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研究的另一个更为重要的目的,在于推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向前发展,认为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梳理和研究,通过对每一个历史时期经验的总结和规律的揭示,可以为未来的革命事业提供借鉴。可以看出,列宁所追求的理论境界更重要的是为未来的社会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而这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研究的根本目的。 二是列宁首倡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旨在按照世界历史的发展线索,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绩效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试图充分发挥其对社会实践的积极指导作用。[3]列宁认为,之所以将世界历史的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基本线索,原因有三个:其一,马克思主义学说本身就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产物,它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要求,揭示了世界历史的运动规律,同时也具有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其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世界历史性还体现在它囊括了整个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自然也包括资本主义时代有价值的成就。其三,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一种改造世界、创造世界历史的理论学说。 三是列宁在《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一文中,将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以来的历史发展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1.从1848年革命到巴黎公社(1871年);2.从巴黎公社到俄国革命(1905 年);3.从这次俄国革命至今。”很显然,列宁在这里是根据世界历史的发展阶段来划分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的历史时期的,根据列宁的表述,我们可以将 1848年-1913年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历史时期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理论形成阶段,其形成的标志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问世。[4]第二个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理论巩固阶段,这个时期的和平给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巩固带来了良好的机遇。[5]而第三个阶段则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理论创新阶段,在这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学说同俄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指导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这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重大理论创新。 三、系统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主要特点 一是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列宁在《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一文中,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几个主要特点进行了科学归纳,其中从理论品格的角度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是活的行动指南,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由此可见,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理论阐释以及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深入揭示,是在承认马克思主义运动内部危机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一味地夸大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生命力和感召力,这对于我们当前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无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是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主体。列宁指出,我们在理解和解读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时候一定要坚持整体性把握和完整性理解,决不能割裂马克思主义学说,使本来是一个有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支离破碎化了;当然,这与列宁所强调的整体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并不矛盾:一方面,整体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建立在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各个不同的基本原理的发展和归纳的基础之上的,离开了局部的理解和把握,整体把握和整体理解是无法实现的;另一方面,整体性把握和理解是为了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学说运用到各个具体的社会政治形势中去,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政治的发展。 三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历史发展需要科学的策略原则。在列宁看来,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研究目的就在于为未来的社会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学说同广大的无产阶級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然而,马克思主义学说及其所涵括的社会主义意识并不能从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群众中自发产生,经济主义有诱使工人阶级离开革命道路而沦为资产阶级政治附庸的危险。)由此可知,列宁强调将马克思主义学说所涵括的社会主义意识“灌输”到广大无产阶级中去,这无疑是一条积极主动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的策略原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6026cf574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