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诗文的特殊量词 作者:朱安义 来源:《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5年第05期 古代汉语的量词,颇有些值得考究的地方。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句:“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有的注本说:“[一介之使]一个使臣。介,个。”按此作翻译,也不能说不通。但“介”作量词,是否完全等同于“个”,实值得斟酌。 《中华大字典》,“介,小也。”并举例:“况介丘乎?”意为:何况矮小的山丘呢。所以“一介之使”宜翻译为一个微末的使者。外交礼仪讲究对等,蔺相如在秦王面前故作谦卑,言赵国弱小,秦只要派一个地位低微的使者即可。这样翻译,才能准确理解其感情色彩和修辞作用。可见,文言文的翻译,连一个量词也马虎不得。 古代诗文中,类似量词的使用,比比皆是。这种特殊量词的使用,不外乎两种情况: 一是临时借用名词、动词、形容词来作量词。如宋人陈瓘《卜算子》:“身如一叶舟,万事潮头起。”王安石《初晴》:“一抹明霞黯淡红,瓦沟已见雪花融。”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例中的“叶”、“抹”、“曲”各自本为名词、动词、形容词,被借用来作量词。这种语法特性只有在例句中才具有,与语境密切相关,并有明显的修辞作用。与专门的量词,如“劝君更进一杯酒”(王维《渭城曲》)、“风骚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王禹偁《日长简仲咸》)中的“杯”、“片”、“樽”是不相同的。 二是将本来修饰、限制此类事物的量词移用到彼类事物。如晚唐罗邺《郊卧》:“夜渡酒酣千顷月。”“顷”本是面积单位,称田地,也可称水面。如碧波万顷、良田千顷等。罗邺则以“顷”修饰月。盖月映水面,波光粼粼,偌大水面尽为月矣。陆游《秋兴》:“千点荷声先报雨。”“点”作量词,本用于有形的东西,如白帆点点,寒鸦数点等。陆游则用来写无形的声音,变视觉之辞为听觉之辞,写出大雨骤至,雨点密集,极富表现力。晚唐韦庄《题盘豆驿水馆后轩》句“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净中生。”以“点”写孤云,表现天空高阔,岂止“孤云”可用“点”作量词?清徐石麒[醉春风]《赠隐士》句“绿水重回,白云千点,青山一块”,也颇有佳趣。 特殊量词的使用,是作者运用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它进行一反常规的词语搭配,产生了强烈的修辞效果。特殊量词以一字之奇,增一句之妙,或以有形写无形,或以具体写抽象,或以彼物状此物,或借助比喻,或着眼于摹形,无不使被写事物逼真传神,生动形象,有利于优美意境的创造和作者主观情感的表露,其佳者可称为精妙神奇。兹举数例:宋朝创作成就与李清照不相上下的女作家朱淑贞有诗《元夜》:“一派笑声和吹鼓,六街灯火乐升平。”“派”本指江河的支流,如毛泽东词句“茫茫九派流中国。”用作量词限于液体。再如元人郝经《葡萄》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6ae5d1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