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文化 中国古代的元旦,即现代中国所称之“春节”的习俗,见词条:春节。现代中国的元旦,根据中国政府将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放假一天,后常常将当日前或后双休日调整,一般连续休息三天。现代中国对元旦的庆祝较之春节,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机关、企业会举行年终集体庆祝活动, 但民间活动很少。 元 旦 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中国历史上的“元旦”之名称指的是夏历(阴历,又称农历)正月初一,有现存文献记载的“元旦”一词最早 出现于《晋书》。 辛亥革命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 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 (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 “新年”,但并不叫“元旦”。1949年中华人民 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 国也被称为“阳历年”或“公历年”。 名称由来 据史料记载,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在中 国历史上,“元旦”有许多称谓,如元日、元 正、元辰、开年、元春、上日、华岁等,但 在诸多称谓中还是以称“元旦”最普遍,时 间最长久。“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 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 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元旦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6d54b5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