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古诗词要注意符合逻辑 很多人在平时演讲,作报告的时候会引用一些古诗词,并根据需要对古诗词进行修改。比如,“春江水冷鸭先知”,这是一句近来常被媒体改用的古诗词,借以比喻世界性金融危机下,很多经济体、企事业在经济逐渐走出低谷,走过严冬,准备迎接经济好转的初春时节,搏击在市场经济的江海中,仍然会感觉初春的江水乍暖还寒。一句“春江水冷鸭先知”,是想说:春江的水还很寒冷,在经济危机中还没走出困境的实体经济的人们还没有到盲目乐观的时候。 那么“春江水冷鸭先知”这个比喻究竟对不对?这还不是本文想要探讨的议题,笔者这里只想针对这句古诗词的改用谈谈看法。 “春江水冷鸭先知”的原体应该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它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原诗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千古名句细致逼真地抓住大自然中的节气变化特点,生动形象地勾画出江南早春的秀丽景色。江南水乡初春时节,天气依然比较寒冷,平均气温在10度左右;常有霜,甚至还有残雪。在这寒冷的天气里,狗、猫等动物还伏在炉旁、屋檐下时,池塘、溪边,便有三五成群的鸭子在冰冷的水中游戏,时而把头潜入水中,时而又展翅在水面“高歌”。这种物候迹象,告示人们寒冷的天气即将过去,气温开始逐渐回升,江河溪水中的水温也随之变暖,春天来临了。诗词中一个“暖”是相对于严冬的“冷”而言的,是对气候更替的一种恰当比喻。而改成“春江水冷鸭先知”,就显得过于牵强,缺乏逻辑性。是的,春江的水是还很冷,那是相对夏日而言的,但这种含义和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无关,更不符合原诗所要表达的逻辑关系。党报宣传除了引导舆论、发布新闻外,还有一个传播知识的义务。一个准确的知识能够使很多人从中受益,一句不太准确的古诗词改用,或许也会成为误导,贻害受众。 总之,对古诗词的引用修改,都要注意逻辑问题,以免适得其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7b2b26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