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天涯》——一腔愁绪无人诉 文/赵方涛 日本著名诗人大沼枕山有诗云:“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的重镇。如果没有他,恐怕中国诗歌史便要大打折扣,更不要说晚唐诗。古人称“诗仙”李白为“大李”,而称李商隐为“小李”,由此可见其在唐代诗坛上的地位。他像李白一样,对于诗歌,同样也是各体兼擅。特别是他的七绝与七律,尤其为后人所称道。 不过,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他的一首五绝。倒不是大家熟知的《登乐游原》,而是后人评价极高的《天涯》。其诗曰: 春日在天涯, 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 为湿最高花! 一说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李商隐在徐州卢弘止幕府时;又一说此诗作于大中九年(855),他在梓州柳仲郢幕府时。总之,此诗作于李商隐晚年流落“天涯”之际。 在这首仅有二十个字的绝句中,诗人将多种感情混合在一起。此诗开篇,著“天涯”二字,便有思乡之意。同时,他又因为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犹如风箱里的老鼠,致使自己 1 长久以来只能远离中央四处游幕。所以,此“天涯”二字,又有怀才不遇的无奈。而此时诗人已过不惑之年,于天涯逢春日之际,自不免伤春之情,感叹时光的流逝。 伤春、思乡、不遇之际,不知不觉“日又斜”。眼见的,这一日又要结束了。诗人著一“又”字,大概春日斜阳他不知已经看过多少!于是,他又增添了一层愁绪。 诗人知道自己的才华,跟凡人相比,正如眼前这株开满花的树,他是花凡人是叶。他也知道自己的才华有多高,正好比那最高的一朵。四种愁绪层层叠叠地累加在一起,让他如何承受得起?更何况他的一腔愁绪还无人可以诉说。于是,他不禁想将自己的一抔泪洒向那朵最高的花,既是祭奠那朵花,更是祭奠他自己。 可是,那朵花对他来说可望而不可即。故而,他便转而将希望寄托于正在树上啼叫的一只黄莺身上——“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可惜,黄莺虽会流泪,却不会明白诗人的满腔愁绪,自然也不能为诗人“湿最高花”。结果,在层层叠叠的愁绪之外,诗人又往自己心上蒙上了一层失落的阴影。 “不是愁中即病中”,可说是李商隐一生的写照。如此绝非“寿者相”。大中十二年(858)秋冬之际,李商隐在贫病交加与怀才不遇中恨恨离世,年仅四十六岁。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865843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