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级公共安全教育课件生命生态安全《求救信号》教学设计可编辑

时间:2022-06-08 03:38: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目标:

1.知道国际通用的求救信号有哪些种类,了解其使用方法。 2.能根据具体困境选择恰当的求救信号。 3.培养孩子在困境中自救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识别求救信号, 能根据具体困境选择恰当的求救信号进行自救。 2. 了解求救信号,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自救意识与能力。 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课件、队旗、红领巾、木棒、镜子、口哨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 师讲故事,学生认真听。

2.村民们求救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什么?(指名汇报,师小结,板书:求救信号) 3.齐读课题。

4.你知道什么是sos求救信号吗?(指名汇报,师简介sos求救信号的由来) 二、认识求救信号:

1.除了sos以外,国际通用的求救信号还有很多。现在请孩子们两人一组,拿出学习资料,合作学习上面的内容,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了解了哪些求救信号?最后每个小组的组长向全班学生汇报。

2.组长汇报,组内其余生做相应的动作并补充,师随机出示相关图片、板书信号名称,并适时点拨。

1)火焰或浓烟信号。

①火堆要摆成等边三角形 ,连续点燃三堆火,最好距离间隔一样,白天可燃烟,晚上可放明火。

②为什么这里既有火焰又有浓烟信号?这两种信号主要跟一天的昼夜有什么联系?(生汇报,小结:火焰或浓烟信号针对一天中不同的时候,白天用浓烟信号,晚上用火焰信号。

③怎样利用火焰信号来施放浓烟信号?(比如往火堆里放青草、湿润的树叶等)如果是雨雪天,是否可以用火焰或浓烟信号求救?为什么?(打湿或点不燃,达不到求救的目的。


2)旗语信号。

①挥舞颜色鲜艳的布料或旗子时,且挥舞时动作要舞成“8字形 ②为什么要用鲜艳的红色?(小组内讨论,指名汇报。 3)声音信号。

①强调方法: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间隔一分钟后一定要重复。(这样才能增加获救的机会)

②提示:可以巧妙地利用周围的环境。 4)反光信号。

①利用镜子、罐头盖、玻璃、金属片等来反射阳光,不断晃动,这也是有效的办法。 ②强调:要持续地反射和晃动才引入注意,否则,很容易被人忽视。

5)标志信号。(就地利用碎石或树枝等摆出一些标志信号,如箭头、叉、等发出求救信号)强调:在摆放这些标志时,还应画出这些标志的符号:箭头、叉、三横。

6)体语信号。

示范“带上我、需要医疗救护、需要药品”等体语求救信号,其余学生跟着做一做。 3.除了这些求救信号,你还知道哪些求救信号?(学生讨论、补充) 三、运用求救信号:

1.指着板书边回忆,边做相应的动作巩固认识的求救信号。

2.认识了这么多的求救符号,如何根据具体的困境选择恰当的求救信号呢?

讲台上有七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有相应的困境,请每个组的组长上台抽取一张卡片,然后小组内讨论求救方法;再根据大屏幕上出示的物品,派2-3人上台选取适合本组困境的物品,回到本组,模拟表演当时的场景;最后小组在全班汇报,组长先说本组抽取的困境,以及用到的材料和求救方法,其余小组从求救方法、动作、选取的物品是否恰当进行评价,并说出原因。ppt出示物品:口哨、镜子、木棒、红领巾、锅碗瓢盆等)

3.分组表演,师巡回观察指导。

●在野外,生存环境非常恶劣,遇险的夜晚,你们怎么办? ●在雪山上,已听到飞机螺旋桨的声音,这时怎么办? ●如果你们被大火困在阳台,应该如何求救呢?

●地震了,你们被压在角落里或地下,听到了搜救队员的说话声,应如何发出求救信号? ●假设轮船遇险,很多人被困在荒岛上,应该如何发出求救信号?

●白天有人入室抢劫,你将自己反锁在卧室内,有一扇玻璃窗正对大街,应如何发出求救信号?


●当洪水淹没了村庄,村民们爬到了房顶上或树枝上等搜救船,应如何发出求救信号? 4.分组汇报,出示安全小卫士:

求救时,首先要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困境,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周围的环境条件选择恰当的求救信号。

●一般情况下,求救动作至少重复三次。

●选择容易被救援人员发现的地点(如制高点、开阔地)发出求救信号。 5.师小结,出示安全小提示: ●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放弃自救。

●获救后,如果不再需要,应毁掉留下的信号。 四、巩固求救信号(判断对错)ppt出示题,学生抢答。 五、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求救信号,有————,知道了在危急情况下,充分利用周围的条件,灵活机智地发出求救信号,让救援人员及时发现并提供支援从而摆脱险境。同时,老师要提醒大家:如果不幸陷入险境,一定要努力开动脑筋,用你能想到的任何方式发出求救信号,这将有助于你走出险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8b2a19d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