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的内在价值与意义

时间:2023-02-16 07:15: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传统节日的内在价值与意义

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形势下,我们用现代社会的理念和视角,揭示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挥、拓展和强化其功能,对于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对传统节日主题的提炼

中华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依托自然规律的变化,连接起来就是一幅丰富而浪漫的历史文化长卷,多姿多彩、令人陶醉。当我们以感恩、平和、虔诚的心态来解读这幅画卷的时候,会发现其中有取之不尽的惊喜与愉悦。因为,所有的节日都被赋予无限的内涵,无一例外地充满着诗情画意,表现出趋利避害的自然本能,表现出智慧、聪明与机敏,并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民族感情给予了鲜活的展示和充分的表达,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责任感、富想象力和极浪漫的民族,这就是传统节日得以传承千百年的内在动力和永恒的魅力所在。 对各节日的主题作以简要的分析:

春节——传统节日的开篇之作,是我们全世界华人心中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从过小年开始到大年三十除夕夜,从初一到初七再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每一天都有它独特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春节有开始、有尾声,有思想、有仪式,有对遥远过去的追忆,也有对美好愿景的展望,通过无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谱写了合家团圆、辞旧迎新的篇章。这样的节日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它揭示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和传统的力量。

清明节——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它是一个庄重的日子,祭祖扫墓,一家人、一族人乃至整个民族,追贤思孝、认祖归宗。在天空清、大地明的清明时节,站立在墓前,是无尽的怀念。面对祖先的坟墓,在离祖先最近的地方,与自己的亲人、祖先、先民对话:告慰故人、也告慰自己,求得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将心灵得到释放,同时,收获一种寄托,是中国人特有的精神生活。从祭奠亲人的扫墓活动、祭祀祖先和民族始祖的祭祖活动,发展扩及缅怀英杰,包括民族英雄、杰出历史人物、革命先烈。我们经常说,清明到,儿尽孝。我们要孝顺父母,懂得感恩,不能忘本,内在是孝道的传递、弘扬,以及亲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这表现了强烈的道德感,首先是爱惜自己的身体,这是孝的表现,进而是孝敬祖先、忠于民族等等。我们民族忠与孝的传统就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同时,它又是一个欢快的节日。春游踏青,播种希望。“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特定时空中,慎终追远、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由此,增强人们对生命过程、生命意义的认识,这也是对青少年认识人生、思考人生的教育。人有生有死,人死了,活着的人要纪念他,更要很好地活下去。这就是中华民族极为豁达、乐观的生死观。我们要把这些仪式与传统坚持下去,成为一种自觉,最终会成为一种可歌可泣的传统文化。

端午节——最具有内涵和活力的节日。它本质上蕴含着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包含着人们对屈原所代表的民族品格的一种追求。包含着人们对屈原所代表的民族品格的追求。端午吃粽子是其节日的象征物,而龙舟竞渡则是其最具活力的体现,展示的是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记忆。

七夕节——一个象征着美好爱情的节日。我们都熟悉牛郎织女鹊桥相见的故事,这一传诵千年的佳话,将中华民族的爱情理念给予了最完美的诠释。“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人类情感,神圣、高尚并充满魅力。而当西方的情人节传入中国以后,我们就不难理解那么多的年轻人在那一天拿着玫瑰花,这说明人类的共同情


感需要有一个表达的机会。

中秋节——一年中最迷人的夜晚。“天上一轮才捧出,地上万姓仰头看”,几千年约定俗成的天上与人间的特定景观,天上明月,人间情怀。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因此,中秋节就代表了一种特别的期盼。中秋团圆,家国和谐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理念和永恒追求。

重阳节——实现美好愿望的节日。人们追求和表达的是完美、完善,登高敬老,所以又叫敬老节。表明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体现在我们节庆活动当中达千百年而绵绵不绝。

二、对传统节日体系的把握

中国传统节日的确立与普及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节日文化的生成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是由多种文化元素综合与提炼的过程,是不断的取其精华的过程。由此构成一个完整而和谐的节日体系。

1. 是以自然为取向。尊重自然,随着自然物候的变化,以物喻人,进而引发对社会及人生的感怀。春节、新年伊始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清明踏青、中秋赏月、重阳辞青等,都是踩着自然的节拍。因此,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中国古老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集中表现。 2. 是文化的表达方式。是发自内心的喜庆与深沉,蕴涵着对历史与价值的独特理解。其中的一系列的祭祀、聚会或饮食等风俗,都既包含了娱乐或休闲的成分,又有特定的人文取向。

通过节日的各种形式或仪式,将趋利弊害的自然本能、智慧、聪明与机敏发挥得淋漓尽致。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民族情感给予了鲜活的展示和充分的表达,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责任感、极富想象力和极浪漫的民族。

3. 是不断的取其精华的过程。春节是这样一个过程。清明节又是提炼了上巳节、食节、清明节三个节日的精华而成为今日之内涵与形式。端午节对屈原的纪念,以一种昂扬向上的体育竞技精神彰显民族性格和精神。七夕节也是如此,有着多种含义,但又是在不断提炼其值得高歌的品格与特征。

同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价值理念充分体现在传统节日的诸种表现形态之中,所以我们将传统节日称作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有道理的。由此,可以说,不断注入时代精神,丰富传统节日的内涵,也是其本质的必然要求。

三、对传统节日文化意义的理解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最容易唤起对亲人、对家庭、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唤起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文化同根性的亲和力。在节日这一天,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里,涌动着共同的情感和期盼,这是最令人激动和自豪的事情。

1. 人们通过感受传统节日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能够使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和力量,这对人的精神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是难以磨灭的。 2. 历经千百年,不论海内外,这些传统节日依旧能够吸引中华儿女广泛参与和共享,根源就在于她是美好人性的再现,是中华美德的缩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巨大的精神遗产。同时,它又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标志着民族的认同感,成为维系中华民族融合与统一的重要纽带,传统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鲜明的文化和精神特征。这些节日的存在,已经成为国家统一、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纽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8becaf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