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手抄报

时间:2022-05-25 04:05: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与《童年》相伴

主讲述的是孤独孩童 “我”的成长故事。小说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 整个社会及人生。 “我”寄居的外祖父家是一个充满仇恨,要

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家庭,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此外,内小说 也展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腐败、没落而趋向灭亡的过程。小说通过 “我”幼年时 代痛苦生活的叙述,实际反映了作家童年时代的艰容

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时也展现了 19 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广 阔社会画卷。

精彩片段

她今天样子很凶,但当我问起她的头发为什么这样长的时候,她还是用昨 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 “看来这是上帝给我的惩罚,年轻的时候,我夸耀 过这一把马鬃,到老了,我可诅咒它了。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 起来……”我不想睡! ”不想睡就不睡好了, ”她马上表示同意,一面编辫子, 一面往沙发那边瞧,母亲就在沙发上躺着,脸朝上,身子直的像一根弦。 “你昨 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声说!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 句都想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 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 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 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 红鼻尖而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色 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他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 芒。她的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 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可爱的动物。

赏析:

外祖母总是用这样温暖柔和的对我说话。把自己的头发长说成是上帝给自 己的惩罚,自嘲中满含着幽默, “我不想睡! ”感叹号昭示着我态度的坚决,显 现出我在外祖母面前的无拘无束。外祖母没有批评我。反而尊重我一个儿童的 意愿,她这样平常的话,却和窗外的阳光温暖我幼小的心灵。 “你昨天怎么把牛 奶瓶子打破了?你小声点


说! ”外祖母问话中隐含着轻轻的责备,但更多的是关 爱。

先前我说话时,外祖母并没有让我小声,任凭我喊出那样的话她丝毫没有 生气,但现在却让我小声点。因为外祖母不想这件事让妈妈知道,不想我受到 责骂。。于是我便沉浸在外祖母温柔的话语中,她微笑时, “闪出一种难以形容 的愉快光芒 ”, “快活地露出雪白的牙齿 ”有皱纹的面孔 “年轻、明朗 ”;全黑的衣 服遮不住她眼睛里射出发自内心的 “永不熄灭、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这便 是透过高尔基文字的河流,我们所能感知到的温馨的画面。如果你是一个热爱 生活的人,如果你愿意静静地用心来阅读,那么那些文字的河流便会幻化成鲜 明的形象,流到你的心底。《童年》不仅是一部艺术珍品,而且是高尔基的传 记,是他全部创作的注解,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丘科夫斯基

文艺评论

家)在俄国文学中,我从来没有读过比您的《童年》更美的作品。您还从来没 有如此成功的显示过您的写作才能。罗曼 罗兰(法国作家)只有读过高尔基的 《童年》的人,才能正确的评论高尔基惊人的历程 ——他从社会的底层上升到 具备当代文化修养、天才的创作艺术科学的世界观这样一个阳光普照的顶 峰。在这一方面,高尔基个人的命运,对于俄国无产阶级来说,是有象征意义 的。卢森堡(德国女革命家)《童年》为什么长久地、永不泯灭地留在人们心 田并激发人们为美好的明天去奋斗呢 ?这里最好用高尔基自己的话来回答: “文 艺的任务是要把人身上最好的、优美的、诚实的也就是高贵的东西表现出来, 激起人对自己的自豪心和责任感,需要英雄人物的时代已经到来了。人们要从 英雄的灵魂和躯体里汲力量 ……著名翻译家戈宝权读《童年》有感

读了这本书,我才感受到高尔基的童年是多么的悲惨,他既得不到父亲的 关爱,也得不到家庭的温馨。他 6 岁时父亲就去世了,虽然家人都很爱他,但 是因为家庭的条件不好,而且他的外祖父脾气暴躁,他的两个舅舅又是自私贪 婪,这使他生活的一点都不愉快。虽然他的家人很多,但是他只觉得这家庭中 只有他自己,他好像觉得他的外祖父和他是一对敌人,处处充满着杀气。这使 他过着令人窒息,光怪陆离的生活。只有他的外祖母才使他感到温馨,他的外 祖母对他很好,每当外祖父要打他时,她都帮高尔基说一些好话,她经常讲故 事给他听,教育他。

后来他的母亲也死了,他只好住在外祖父家,没几天外祖父就让他自己去 走向人生的道路糊糊口了,当时他才 11 岁。

我今年都 12 岁了,但是在家有父母的关怀,在学校有老师们的敦敦教导和 老师的关爱。而高尔基的童年过的那么痛苦,我和高尔基是不能比的。他的这 本书对我有了很


大的帮助。

我感受到人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我们应该用这美好的时光好好努力的读 书,而不是去享福。如果光是去享受,那么这个人生活的一点也没意义了。而 高尔基为什么能成为一名文学家,正是因为他会去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写作背景】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早在

19世纪 90 年代,

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 1908 年至 1910 年间,列宁到高尔基在 意大利卡普里岛的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 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 “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 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 ! ”高尔基说: “将来有一天,我 会写出来 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高尔基在这本书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 难的童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 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它不但揭示了那些 “铅样沉重的丑事 ”, 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 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是这些普通人给了幼小的高尔基良好的影 响,使他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8c7e0d4a7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