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正廉洁随笔征文 清正廉洁随笔征文 人似荷花清 廉如莲花开 “廉似冬梅傲雪霜,清如夏荷品高洁”,随着射阳湖荷园的这幅楹联引入眼前,扬州市教育局开展“清风伴我行”廉政文化活动也拉开了帷幕,这一天的行程,将反腐倡廉教育从文本走向文化,从室内走向户外,从会场走向广场,增强了廉政文化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也使我得到了思想上、心灵上的熏陶。 刚入荷园,就看见从荷园牌坊至荷园大门的主干道两边悬挂了几十幅廉政格言,荷园里的草亭、角亭、长廊上镶刻了许多书法家撰写的廉文、廉诗、廉句,廉政漫画也随处可见。 特别是那万顷荷塘,颇使人震撼。“莲”,自古就有花之君子美誉,亭亭净植,香远益清,如仙子,如隐士。可是谁又知其生长的环境却是肮脏、污浊的呢?“出淤泥而不染”,不因为肮脏的环境而改变自己静洁的外观,不因为污浊的淤泥而改变自己高洁的品质。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了我们某些干部的廉洁,当问到他为何会走上腐败之路,他总是很无奈的抱怨自己身不由己,所做行为并非自己意愿,而是身处染缸,实属无奈,也是当今为官之道。孰不知这些借口如果拿到莲花面前,自然自惭形秽了。我们往往过度地放大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而又放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于是出了问题总是认为是外界所致。为什么不去看看莲花呢?为什么不去效仿芙蕖的精神呢?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打造一支“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我觉得“清正廉洁”应为当代干部最基本的素养,也是最基本的为官之道。不“清”,自然不正;不“廉”,当不会为民做主。但在社会形式复杂的今天,怎样才能做到如莲花般的纯净、不染呢?我想当首推修身养德,古语有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唯有修身,才能“治国、平天下”。 修身首推修德。美国著名的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说:“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修身最重要的是修炼人格。什么是人格?就是人的品格,它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情操、学识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人的情商与智商的结合体。高尚人格的培养是修德的主要内容,因为人格是一个人知识积累、道德修养和意志磨炼的结晶,是为人处世的精神支柱。欲成大事者,必先善其人格。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顾全大局,令行禁止。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永葆共产党员纯洁性。 修身还需修心。《礼记·大学》曰:“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种人生理想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积极达观态度,几千年来对知识分子的影响,可谓深入骨髓里溶化在血液中。作为党员干部,要心存敬畏,牢记于心,要时刻坚守做人做官的底线,对名利常怀淡泊之心。名利乃身外之物,烟云即过,把名利看得太重,其结果是给自己套上烦恼的枷锁,被名利所累。只有淡定地去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看待名利,人生才能过得坦荡,过得心宽,过得幸福。对诱惑常怀警惕之心,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名所困,不为利所惑,不为欲所诱。 修身务需修行。 人生其实本来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面对酒色财气,我们若能勘破,淡然对之,那么我们的人生境界必定精进一层,并最终为心灵寻得一处不着尘埃的明镜之台;反之,我们不仅面临的是人生的日渐沉沦,更将遭遇的是心灵的荒芜。因此,共产党员当重修行。 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公众人物,自身的一言一行,自然会成为群众的楷模和标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带头遵守《廉政准则》的有关规定, 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时时绷紧一根弦,谨言慎行,用好人民赋予的权,严于律己,带好班子,管好队伍。在工作中要把握好原则,在生活中要把握好细节,特别对于金钱财富,更是要严于行。但凡有进取心的人,追求财富、渴望过好的生活本无可厚非。然而,按照取得财资的方式和手段,在这其中却有着贪财之“小人”与爱财之“君子”的划分。君子取财遵奉一个“道”,做法律许可事,拿法律许可财,奉公守法,科学经营,不损人利己;而小人则不择手段,无视党纪国法、损人利己、疯狂敛财。所以,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慎重对待人情往来,净化自己的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 莲,花中君子。生于淤泥,不减芬芳。党员干部要效仿这种品质,不去抱怨环境形势的复杂,而要注重自身的修养;不去盲目的追逐金钱财富,而要不断牢记服务人民的信条,修德、修心、修行。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8e0233f5a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