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进步故事2022书本

时间:2022-12-20 09:25: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华民族进步故事2022书本

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

从古至今,中华大地上生活着的各民族通过各种方式保持着密切交流,从流传至今的语言、服饰、习俗中,随处可见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的例证。雅歌儒,就是我国历史上边疆少数民族喜爱、学习、接受中原文化的具体体现。

《诗经》序曰: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雅》诗大部分是古代上层社会举行各种典礼或宴会时演唱的乐歌,因此也称雅歌。《后汉书·祭遵传》说到:遵为将军,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唐代的李贤作注解释说:雅歌,谓歌雅诗也。

儒服即古代儒者的服饰。儒家一向讲究仪表端庄,儒冠儒服成为儒者表达思想主张、展现精神面貌的一种方式,以高冠、宽衣长袍、方履为主要特征。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边疆少数民族积极学习借鉴中原文化,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赋诗染翰者不乏其人。

《左传》中记载了春秋时期驹支不屈于晋的故事。有一次,晋国和各诸侯国在向地(今安徽怀远)集会时,姜戎族的首领驹支受到晋国大夫范宣子的责难。驹支据理力争、赋诗言志,驳倒范宣子并受到尊重。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驹支所赋之诗《青蝇》,收录于《诗经·小雅》,大意是奉劝君子莫信谗言。姜戎是春秋时期生活在晋国南部的少数民族,驹支善雅歌,体现了早在先秦时期各民族在文化上就有了深入的交流。


秦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各民族文化互鉴交融,不同的经济类型相互依存,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逐步形成,不断巩固和发展。

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建立者石勒是羯族,前秦第三位君王苻坚是氐族,人都崇尚儒学,治国有道。据《晋书》载,石勒喜好儒学,曾在军中集中汉族儒士,设立君子营,指导作战,效果显著。苻坚在王猛等人的辅佐下,结合儒家、法家的理念,奖励文教,鼓励农业发展,轻徭薄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权系统。

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持续不断,服饰自然而然成为文化互动的载体。南北朝时期,南朝的衣冠礼仪制度持续影响着北方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中的合理成分也被汉族服饰吸收。

北魏孝文帝是儒家文化的崇尚者、倡导者和践行者,他在位时多次推动服饰制度改革。太和十年(486年),北魏开始服衮冕(衮冕即衮衣和冕,是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推行高冠博带的汉式服饰。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迁都洛阳,赐群臣冠服,并严其法制,确立了汉式衣冠在北魏的地位。



隋唐时期,中央王朝与边疆地区交流日益频繁,随着经济发展、纺织技术进步,各民族在服饰习俗上的互鉴融通进一步深入。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步辇图》描绘了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前,吐蕃使臣禄东赞到长安觐见唐太宗的场景。禄东赞身着长度过膝的小袖花锦袍,这就是番客锦袍的物证。《通典》记载,番客锦袍是唐朝政府为表示器重和友好,专门为远来长安的使臣织造的。成都、扬州的织锦工人每年要织造400余件此类锦袍进贡朝廷,以满足客锦袍的需求。

宋辽夏金时期,中原和边疆地区密切互动,民族交融在服饰上也得到生动体现。在这一时期的史书中,出现了雅歌儒服的记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92cca3f93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