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景 【摘抄与感想】 现代人是如此紧密的与瞬息万变的社会相联系。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信息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还需要一种心智的品质,这种品质可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能看清世事,以及或许就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的清晰全貌。这种品质正被称为社会学的想象力。 『这是一段对作者所认为的社会学的想象力的描述。我还并不是非常明白社会学的想象力到底是什么。难道在有效的信息和理性思考的能力之间还需要某种介质,才能让人真正看清周围的世事?我很期待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发现其中的奥妙。』 一 这种想象力的第一个成果——是这样一个思想,即个人只有通过置身于所处的时代之中,才能理解他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身的命运,他只有变得知晓他所身处的环境中所有个人的生活机遇,才能明了他自己的生活机遇。 『我猜测大概的意思是:只有置身其中,才能真切的明白自己的命运。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但是,讨论这个有意义么?』 社会学的想象力可以让我们理解历史与个人的生活里程,以及在社会中二者间的联系。 这种想象力是一种视角转换的能力,从自己的视角切换到他人的视角。 『总之我感觉这一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我一直的概念里,探究某个社会或者个人的存在与意义,无论如何都带有个人倾向和某种出发点,哪怕仅仅是单纯地描述某一状态,它所运用的问题都或多或少地会带有作者的色彩。 另外就是这一部分作者试图在解释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什么吗?』 二 或许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所作的最有成果的区分是“环境中的个人困扰”和“社会结构中的公众论题”。 困扰产生于个体的性格之中,产生于他与别人的直接联系之中,这些困扰与他自身有关,也与他个人所直接了解的有限的社会生活范围有关。 论题涉及的事情则超越了个人的局部环境和内心世界。 我们在各种特定环境中所经历的事情往往是由结构性的变化引起的。所以,要理解许多个人环境的变化,我们需要超越这些变化来看待它们。由于我们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大、社会结构越来越复杂,因此更加需要社会学的想象力。 『作者意在强调,需要把个体面对的问题放到更大的环境中思考,才有可能找到更合理的原因。这需要我们有一种心智——这种心智可以引导我们更好的抛开个人因素思考复杂问题。』 三 『作者在这里讲述了“困扰”,“论题”,“幸福”,“漠然”,“不安”几者间的关系。』 当一个人感觉到自己珍视的价值受到了威胁,那么就会产生困境,这是一桩私人事务。而论题涉及的事情则超越了个人的局部环境和内心世界。论题是公共事务:公众感到它们所珍视的某种价值受到了威胁。 当人们珍视某些价值而尚未感到它们收到威胁时,他们会体会到幸福;而当他们感到所珍视的价值确实被威胁时,他们便产生危机感;如果所有这些价值似乎都受到了威胁,他们会感到恐慌;如果人们不知道他们珍视什么价值,也未感到什么威胁,这就是一种漠然的状态,如果对所有价值皆如此,则他们将变得麻木不仁。如果他们不知其珍视什么价值,但仍然觉察到威胁,那么就是一种不安。 我们这个时代是焦虑与淡漠的时代。 『对此我真的很想问,以前不是吗?那么为什么以前的时代不是焦虑和淡漠的时代呢?“焦虑”和“淡漠”是否是贬义词呢?那么我们是否在用某种价值观对待现在的处境,而这样可能对现在略显不公?这就好像对“这个社会都趋向病态化”的描述是否合理?到底是病态还是常态,其考量的标准是什么?』 社会科学家首要的政治与学术使命是搞清当代焦虑和淡漠的要素。 四 每个学术时代都会有某种反思类型趋于成为文化生活的共同尺度。 我相信,社会学的想象力正成为文化生活的主要共同尺度和特征。 『似乎人人都要成为更为智慧更为高尚更为理性的人了,但是也似乎社会更加淡漠更加充满矛盾了,这怎么解释呢?这就好像——事实上我们只是上帝手边的一群玩偶,唱着一出出自己的戏,可是却偏偏想要变成上帝,于是,上帝笑了。』 五 『社会学家应该焦虑的是在大家看来正常的东西。另一方面,偏向是应该得到尊重的,但是仅仅是那些被大胆变现出来的、敢于被质疑的偏向才是值得尊重的,如果非要用自己的偏向去“强奸”他人的偏向,那么就很糟糕了。 作者本部分意在说明社会学想象力应该是什么样的,同时,正是因为它的这种特性,奠定了它未来应有的重要角色的基础。』 六 目前被认为是社会学的那些研究工作有如下三个总体的发展方向,每个方向都易遭扭曲,甚至走火入魔。 第一个趋势:倾向于一种历史理论。它是历史性和系统性的。 关于人类历史的理论很容易偏向于使人类历史的材料被强迫套入超越历史的紧身衣,而从这紧身衣中又跑出来对未来的先知性的观点(往往都是悲观的)。 『什么是“超越历史的紧身衣”?应该怎么理解呢?是不是说,这些材料既然只在某个时段出现,就只需要放在这个时段予以考量与评价足以。很显然,我们可以理解“往往都是悲观的”,因为“世风日下”不是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就被一代又一代的老人们挂在嘴边吗?个人习惯于传统和过往可能出于本能,因为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和思想以维系我们的生活(当然,这个我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证据),但社会毕竟是由很多人组成并且是动态运动的(在这里我并不想用“发展”或者“前进”这样带有价值取向的词来形容)。』 第二个趋势:倾向于关于“人与社会的本质”的系统性理论。 形式主义的观点在过高的总体性层次上理解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过于静态和抽象。 第三个趋势:倾向于对当代社会事实和问题的经验研究。 对当代事实的研究很容易变成对一定环境中各个互不相关也不大重要的事实的罗列。 【感想】 『目前推介出作者想要真正表达的关于社会学的想象力还是比较困难。因为我隐约感觉这本身就是一个反思传统思维习惯和常态的思维方式。如果在接下来可以有更多的举例,也许会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一些。当然,我是很期待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9a0ec39376baf1ffc4fad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