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计划对转型期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有效引导 作者: 姚旭辉 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0年第6期 姚旭辉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长沙 410205) 摘 要:从2008年起,政府通过严格考核程序,公开选拔一批年纪轻、素质高、能力强的大中专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农村担任“村官”,掀起了大学生到村任职的序幕。大学生学历高、综合素质强、拥有一定的法律基础和专业技能,能有效地解决农村基层干部薄弱问题。同时,国家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对转型期大学生理想信念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转型期;有效引导 中图分类号:F3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0)12-0120-02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来看,社会转型主要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等各个层面发生的变化。在短短30年间,就单从经济体制的变革而言,我国分别经历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代表的三个阶段。与此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也逐步展开,整个中国社会不论是乡村还是城市,都经历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对于城市地域而言,这种变革集中表现为社会体制转轨、政治体制改革、社会阶层分化重构、社会发展阶段转变以及城乡文化变迁五个方面。近几年国家宏观战略布局包含了广大农村,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尤其是为基础农村干部提供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生产发展、生活宽容、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要求。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吹响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角。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人才和技术。据统计,我国农村尤其是西部地区的整体受教育程度相当的低。2008年4月,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这是继2005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后,党中央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大决策。“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一方面提高了基层农村党政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1],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高校部分就业难问题。从长远眼光来看,“大学生村官” 计划对转型期大学生理想信念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一、“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重要意义 “村官”大学生不仅精力充沛、专业扎实而且富有创造力和拼搏精神,同时他们拥有强烈的民主意识、市场经济观念和服务意识。他们的新观念、新思维、新知识会给农村基层队伍带来思想观念上的冲击。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优化了农村干部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发展经济的能力、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增强了党的执政基础、储备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使他们在高校学到的知识可以迅速地应用于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深化。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大学生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必将为促进新型农民的培养做出自己的贡献[2]。同时,对于大学生本人而言,在面临就业形式严峻的情况下,到具有广阔的就业市场和发展潜力的广大农村去施展才华也算得上是一种基层实践锻炼,为日后走上更上一层工作岗位大下良好的基础。 二、转型期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1.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面临严峻挑战 国家实施改革开放30年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达。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各种矛盾、观念的交织冲突对高校青年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日益突出。随着市场经济表现出来的见利忘义、权钱交易、损公肥私、偷税漏税等行为严重地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境界。这些社会腐败现象,使他们在思想上、信念上、追求上产生动摇、困惑和仿徨。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在不断扩大,有些富人平时言行严重损坏了社会和谐的氛围,并由此产生的社会仇富心理也严重腐蚀着大学生单纯的心理。加之社会上对豪华的高消费生活的有意无意的渲染,这都助长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膨胀,使得人的心理发生不平衡现象,表现在这些人为金钱所动、为享乐所迷、为私利所驱,“读书无用论”又从新进入了人们的讨论范围。 2.高校没有很好的落实理想信念教育 高校在对待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上,更多的是把它看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认为只要把“两课”内容上好了,学生的理想信念就很更上时代的要求。“两课”教育在很多时候都忽略了对大学生的关心和引导,根本没有意识到,教育不是简单的灌输,而应该是把教育的内容作为观念、作为信仰,在教授的过程中,与学生达成共识,从而发挥教育的作用[3]。内容上现在的“两课”教材并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有些滞后,与当代大学生的现实需求还有差距,使得理想信念教育缺乏说服力和足够的吸引力。高校往往把理想信念教育的最终目标设定为将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只片面的将教育停留在空洞的说教和灌输;导致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把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与实际的生活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和教育内容都往往不受学生的欢迎,得不到大家的信任。 3.文化多元化环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网络、视频通讯等手段的日益发达,大家很容易接触和接受很多国际化的理念,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化社会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受社会的影响颇深。经济全球化的开放性和渗透性使得经济活动和经济领域都超越国家疆域范围,国外的多元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渗透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另外,社会上的腐败现象、麻木不仁的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的观念也有极大的冲击。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佼佼者,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党和国家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确和坚定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三、“大学生村官计划”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有效引导 1.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的就业观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部持续10年的高校扩招,大学的毛入学率提高到了30%左右,“大学生”这个曾经代表着智慧、光宗耀祖、跳出“农民”等含义的字眼,现在也越来越受人质疑。尤其是金融危机这两年,全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甚至于大学一毕业就“失业”。以前被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公司视为“宠儿”的“大学生”现在没有了那个地位。很多大学生只愿意留在城市就业,而不愿意扎根农村发展。在如此背景下,大学生一味要求既体面又有好收入的工作就不现实了。2008年国家多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a53424b85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