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下的“心理保健” “要指导学校细化复学防控工作,保障师生安全和健康。”在5月1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作出强调。 疫情防控不仅是一场生命教育,也是一场心理教育。当前,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也要重视疫情给民众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疫情平息之后,往往是病逝者家属哀伤的开始。一些人的注意力开始转向内心,“心伤”慢慢浮现,往往会出现抑郁、焦虑、失眠等反应。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经历此次疫情之后更是如此,随着全面复学,学生群体的作息时间、上课方式、学习场所都有很大变化,复学之后学生们也进入心理换挡期。在此背景下,学校要全面落实心理健康课的开展,细心观察学生的情绪反应、行为方式,如有很大变化,需及时和学校心理老师联系,并提醒家长在家里需注意的事项。学校还应开展相应的心理活动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家长则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试着理解孩子的情绪,读懂孩子的心理需要。学校和家长应给予更多关注和照顾,可以用不同形式引导孩子,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新形势下“心理保健”不可忽视。一方面可以避免心理问题的发生,帮助学生重新将精力投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另一方面也可以“助攻”的方式促使社会秩序重建、经济恢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好,各地各部门要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持续开展心理疏导服务,提高心理免疫力,有效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为全面战胜疫情做出贡献。 志丹县创新实验第一小学 曹小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a863f7f94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