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诸葛亮——《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

时间:2023-03-09 09:05: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解读诸葛亮——《三国演义》读后感

1500

解读诸葛亮——《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

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历史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各族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周瑜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长久以来政治军事实践。

《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十分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无敌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本色。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形象。

他聪明、狡猾、善于分析。东吴反映了他的能言,冷静,祁山之战表明了他的机智,执着,忠心。

一、不贪权势:他位极人臣,却不追求个人权势,不干政也不为权所奴役。刚参加工作,处理好了与关羽、张飞的关系,后期摆正了与刘备的君臣位置,工作把生死置之度外,多次到数度东吴宣传统战工作的优越性,赢得了三国鼎立的基础。特别是刘备临终托孤时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成大势。若嗣子可辅则昭之,如其不才,君可由是成都之主。”以他的才能智慧和崇高威望,拔除昏聩无能缺德无才的阿斗,自己称王称帝,可以说上合天理,下顺民心。但是,他对后主坚持执近臣之礼,不摆相父架子。在一系列问题上几乎是以礼规劝、得后主同意才或进行的。



二、不谋私利:他只靠俸禄为生,不以权势谋私利。在《诫子书》中,他提出了自己慎重的要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以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处世。他对后主说:“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他死时确实如其所言。在兵出祁山的战斗中所,因为错用了马谡,导致街亭消磁而兵败回川,他没有掩盖错误,不但哀哉斩了爱将马谡,而且请求自降俸禄三级,为干部给与了垂范。有位前哲说过:“政策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诸葛亮的一些优点,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诸葛亮智绝天下,鞠躬尽瘁,处事谨慎,?“空城计”,"三气周瑜”,“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八卦阵”,借荆州,取四川,这些都是“卧龙先生”诸葛亮的奇谋,让刘备得以站住脚跟,使之正式成为促成三国鼎立的“汉张良”,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使他形象雄伟。

诸葛亮虽为人则谨慎,却在兵出祁山的时候错用马谡,并拒绝接受魏延从子午谷出奇兵的险计,使得多年准备出征复汉的工作,败兴而归。忠心事主,己任一代名相,在秋风秋雨萧瑟的五丈原孤寂了光辉的灵魂。

警示;诸葛良寿五十四岁,空有满腔抱负、满腹经纶、济世救国之才、安邦救国之志,但身体却不能切合繁重的教育工作工作。他的对手司马懿为始在七十二岁,因为身体健康,比诸葛亮多活18岁,其他工作有序的完成了三国归晋的准备工作。一部《三国演义》最后是董卓胜了!

看来还是健康非常重要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b1347e99d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