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我的“自以为” 幼儿园会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思维敏捷、富有想象力,很聪明,活动课总能认真思考、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但是在其他方面能力却很弱,动手能力差,比如:吃饭、穿衣、绘画等。面对孩子的这种情况我们该怎样更好的与孩子交流、沟通呢?在我的教学活动中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端午节快到了,我教小朋友给粽子涂色,活动之前,孩子们已经上了几节关于粽子的活动课,对粽子的外形、颜色都有了一些了解,所以在涂色活动前我只是讲明需要注意的事项后,便把纸、笔发给他们,开始了涂鸦活动,托班年龄段的幼儿很喜欢涂鸦,他们涂的很认真、专注,只有阳阳小朋友一个人涂了几下就坐在小椅子上不动了,我以为他有些累了,就没有催促他,其他幼儿陆陆续续完成了,他仍坐在那一动不动,平时他可是我的一员“大将”,我便有些着急地说:“其他小朋友都涂完了,你怎么还是慢悠悠的,干什么都这么慢。”只听“哇”的一声,他哭了起来,我问他怎么了,他不说话就是一直哭。见他这样我就没有一直追问,而是忙着将幼儿的画写上名字,宝贝们都在兴奋地交流着自己画的粽子,阳阳就一个人落寞的坐在小椅子上,眼睛盯着桌上的画纸,一副很痛苦的表情,等他的情绪平稳一些,我又问他,他小声对我说:“老师,我不会”这是我第一次从他的嘴里听到这句话,我便耐心的教导他:“可是我们阳阳很聪明,上课也爱回答问题,还懂礼貌怎么不会画画呢?”我继续问他:“那你喜欢画画吗?”他摇摇头,对于他的回答我有些惊讶,上班这么长时间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回答,于是,我搬来一把小椅子,坐下来教他一步一步慢慢涂色,鼓励他不要心急,在我的帮助下,他完成了作品,露出了浅浅的微笑,但依然能看出一丝委屈。 于是,离园前我给了他一个特许,就是将涂色的粽子带回家,这也是为了鼓励他喜欢画画,阳阳妈妈看见了惊讶地问他:“这是你画的?”“是我和老师一起完成的,我给他起了个名字叫胖胖”他高兴地说着,已经忘记了上午的不愉快,“瞧!这孩子哪都好就是不爱动手,在家怎么也不肯画画就说不会”妈妈向我诉起苦来。于是我便将上午发生的事情告诉了阳阳妈妈,妈妈也和我谈了许多,原来阳阳是家里的独生子,爸爸妈妈上班都很忙,平时都是奶奶带,凡是都包办代替,所以不愿运动,动手能力差,不会做的事情就不喜欢做,做事好拖延,可是这些问题似乎都被他的优点所掩盖了。 回想起阳阳刚来园时就不哭闹,当别的孩子还在将玩具仍的满地都是时他就能安静的读书,而且还认识许多汉字,了解的知识也很多,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上课总能认真思考、积极地与我们互动,是我们眼中“聪明的好孩子”这样的好孩子在我看来其他的方面也应该不错,现在才知道,我的“自以为”是错误的。 这样的“自以为”很可能会给阳阳小朋友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因为《指南》中指出孩子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切记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阳阳动手能力差,平时吃饭、穿衣、画画都很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耐心的锻炼他、鼓励他,而不是拿他的短处与其他孩子的“长处”相比较,这样才不会伤害他的自尊心。 这件小事上也让我得到了深刻的反思,很多情况下我们的“自以为”会让我们做出一些冲动、后悔的事情,学会客观的评价幼儿,全方面了解幼儿,即使眼中的“好孩子”也会有他不擅长或不喜欢做的事情,这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原因然后静下心来陪着他们一点点的成长,给他们成长的时间,慢慢的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b6fea1367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