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课外补充篇目翻译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口技课外补充篇目翻译 有一个熟悉口技的人,带着一把扇子一块醒木,到一个空的屋子中(开始表演口技)。开始是夫妇谈论如何度过下一年的事,小声细细地说着。不久,就听见丈夫带着钱到集市上去,与店里的伙计谈论价钱高低,计较着货物的斤两。回来敲门,进屋叫妻子做饭。如何洗灶、如何汲水、如何燃火、如何摆桌祭祀一一做着交待。不久又有讨债的人来。丈夫先好言好语请求缓期还钱,而后讨店帐的、收会资的、借东西的,有男有女,都在一个屋子里面喧闹、推挤。开始是在辩论,而后渐渐演变成争吵,最后将要斗殴起来,其中有击打桌子的声音、狗叫的声音、小儿的啼哭声、邻人劝解声、门外的爆竹声,每种声音都十分逼真,不能猜测是如何发出的。所有人正侧耳凝听,而后醒木拍了一下,一下子四周都安静了。 选自《与友人书》,作者顾炎武。②孤陋:学问和见识浅薄。③方;地方。④习染:沾染上某种习气。习:此指不好的习惯。染:沾染⑤穷僻之域:贫困偏僻的地方。⑥资:费用。⑦犹当:还应当。⑧审问:详细考究,周密细致地研习。⑨古人与稽:与古人相合。稽:研讨。⑩庶(sh))几:差不多。(11)面墙:对着墙壁,即一无所见的意思。(12)子羔、原宪之贤: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子羔,即高柴,春秋卫人;原宪,字子思,春秋鲁人。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13)济:接济(14)夫:用于引起下文的议论,无实义。(15)为学:指治学 为:做,求。 翻译 人做学问,如果不是一天天进步,那就是在一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不好的习气而自己还不知道。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路费,仍要广泛得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与古人相合,以便探求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像一个面对着墙壁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勉励自己吗? 【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体会到:一个人如果不和别人交流,限于个人的小天地里,就会孤陋寡闻或学习效果不佳;反之,我们的思维会因在交流中受到启发而变得越发灵活,学习效果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4、(1)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2)不同之处:甲文①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②也谈了尊师之道;乙文①谈“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③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不同点各讲出一点即可得满分) (宋濂,目的性明确,主动借书抄录阅读,拜访名师,虚心求教。而邴原,中是被动地等待机会,只有遇到富有同情心的教师,才能得到学习的机会。) 邴原从小就失去父亲,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就哭起来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到悲伤,所以就哭了。”老师为他感到悲伤,说:“你想要读书吗?”邴原说:“我没有钱支付学费。”老师说:“孩子你如果有志向,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于是邴原就开始读书。只过了一个冬天,就已能背诵《孝经》《论语》。 1.书舍:书塾。2.中心:内心里。3.恻然:怜悯,同情。4.国士:国家杰出的人才。 5.就学:开始学习。6.何以:为什么。7.少孤:年少失去父亲。8.就书:上书塾(读书)。 9.孤:幼年丧失父母。10.过:经过。11.泣:小声哭。12.恻:心中悲伤。13.亲:父母。 14.羡:羡慕。15.其:他们,指代书舍里的学生。16.得:能够。17.中心:内心里 18.感:伤感。19.伤:悲哀。20.苟:如果,要是。21.愿:仰慕。22.书:学习。 23.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24. 资:费用。25.遂:就。26. 卒:终于是。 27.诵:背诵。28.就:靠近,此处指就书,即上学。29. 凡:凡是。30.以:用。31.故:原因;缘由。 (宋濂,目的性明确,主动借书抄录阅读,拜访名师,虚心求教。而邴原,中是被动地等待机会,只有遇到富有同情心的教师,才能得到学习的机会。) ◎范阳遒:范阳郡遒县。◎位:官职。◎耽:迷恋,沉溺◎恐:担心。◎驱逐:赶走。 ◎蔽塞:遮盖。◎为„„所:被。◎由是:因此。◎尤:特别。◎甚:很。◎盛:大。 ◎属(zhǔ):撰著。◎每:常常。◎悉:全,都。◎遗:遗漏。◎严毅:严厉,严肃,要求严格。◎以:凭借。◎拜:授予官职。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 译文 祖莹,字元珍,是范阳遒人。父亲叫季真,担任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职务。 祖莹八岁的时候能够背诵《诗》、《书》,十二岁时是中书的学生。他迷恋读书,日日夜夜地学习,他的父母害怕他会生病,禁止他这样做,却没能使他停止读书。他经常偷偷地在灰里藏木炭,赶走童仆,等到父母睡着之后,点燃木炭读书,用他的衣服和被子遮盖窗户和门,担心漏光,被家里人发觉。因为这件事情,他的名声传得更广了,里里外外的亲属都叫他圣小儿。他还特别喜欢写文章。中书监的高允每次(谈到他都)感叹说:“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他最终会大有作为的。” 当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主讲。学生们都聚集来听。祖莹在夜里读书不觉疲倦,不知道天亮了。老师十分着急地催促他去讲课,他却错拿了住在同一个房间的学生——赵郡李孝怡的《曲礼》卷去听课。博士严厉,他不敢再回去,就把《曲礼》放在面前,背诵多篇《尚书》,不遗漏一个字。祖莹讲完之后,孝怡因为对他感到惊异,就向博士说这件事,所有的学生都很惊讶。后来高祖听说这件事,召他入宫,让他背诵五经的章句,并且陈述大概意思。(祖莹成功做到了,)皇帝称赞并赏赐了他。 (再后来,)他凭借着自己的才能成为太学学士。 5.示例:宋濂借阅 他们都想方设法刻苦读书。 6.【甲】通过对比表现宋濂读书的清苦(以读书为乐)。【乙】通过侧面(烘托)表现了祖莹的文章之妙(好)。 7.示例:“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表明求师的艰苦;“余立侍左右”或“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表明虚心、尊师;“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表明要善于质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b7e66ff81c758f5f61f67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