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与法律有关的名言 1 视时而立仪。《管子·国难》 2 事断于法。——邓析 3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砥石赋》 4 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商君书·算地》 5 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陈亮 6 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韩非子·奸劫弑臣》 7 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文子·自然》 8 省刑之要在禁文巧。——《管子·牧民》 9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尚书·大禹谟》 10 诛禁不当,反受其央。——《马王堆汉墓帛书·国次》 11 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汉书》 12 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举事不私,听狱不阿。——《晏子春秋·内篇》 13 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三国演义》 14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唐·欧阳询·艺文类聚》 15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16 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韩非子·解老》 17 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尚书》 18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金缨《格言联壁·从政》 19 先王以明罚敕法。——《易传·象传·噬嗑》 20 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 1 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唐《天论上》 2 法小弛则是非驳。――刘禹锡唐《天论上》 3 规外求圆,无圆矣;法外求平,无平矣。――宋祁宋《宋景文笔记》 4 法宽则刑者少,刑者少则民为耻矣。――崔敦礼宋《刍言》 5 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己的德行。――阿奎那意《神学大全》 6 法者,治之端也。――荀况战国《荀子·君道》 7 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战国《韩非子·守道》 8 水者火之备,法者止奸之禁也。――桓宽汉《盐铁论·申韩》 9 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欧阳修《纵恶论》 10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11 宪律制度必法道。——《管子·伍法》 12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13 太平之世不立刑。——康有为 14 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诸葛亮《论斩马谡》 15 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 16 私情行而公法毁。——《管子·八观》 17 私情行而公法毁。《管子·八观》 18 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羲冠子·度一》 19 守法为官,一生平安;守法做人,清白本分;守法处事,达理明志;守法致富,根基稳固。——田桑 20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史襄哉《中华谚海》 1 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桓宽汉《盐铁论·疾贪》 2 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 3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唐《砥石赋》 4 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苏轼宋《策别安万民六》 5 五权宪法。——孙中山 6 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唐·吴兢《贞观政要》 7 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管子·君臣上》 8 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君书》 9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夏敬渠《野叟曝言》 10 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李悝kui 11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 12 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王夫之明末清初 13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法仪》 14 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汉·刘安《说苑·政理》 15 言出为箭,执法如山。——李绿园《歧路灯》 16 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商君书·君臣》 17 大海和陆地服从宇宙,而人类生活是受最高法律的命令的管辖。――西塞罗古希腊《法律篇》 18 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管子战国《管子·法法》 19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汉《史记·酷吏列传》 20 凡法始立必有病。――韩愈唐《钱重物轻状》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e1b4afabf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