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初一(二)班 刘国炜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 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 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 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 因此,清明节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 “馓子” 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 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 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在我国北方地 区,清明时节很多人要吃鸡蛋,寓意圆圆满满;在山 东菏泽地区至今仍流传着清明节“碰鸡蛋”的传统习 俗,孩子们用煮熟的鸡蛋互顶,谁的鸡蛋先破,谁就 算输。 山西省则有吃“寒食”的习惯,要蒸“子推馍”、“子推燕” 等,馍面中夹有核桃、红枣、花生,称为“子福”,寓 意祖宗保佑家族香火延传;江浙、上海一带 居民有吃青团、清明粑、吃藕的习惯。 清明节是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 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扫墓祭祖 踏青 清明节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此时春光明媚,草木吐绿,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正是人们踏青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今都有清明踏青的习俗。 放风筝是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 放风筝 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 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清明节的由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e2688e7d5bbfd0a78567301.html